農地非農用 達6萬7千多公頃

 |2017.08.19
1493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目前國內糧食自給率只有三成三,可耕地使用問題攸關糧食安全政策。農委會公布農地盤點資料發現,可供糧食生產土地僅有四十四萬公頃。除了農地上的違規工廠之外,還包括河川水利設施、農舍、商場餐廳、還有宗教寺廟,這些非農業使用的用途共有六萬七千八百零一公頃,農委會表示,會以農地違規工廠為優先處理。

台灣農村經濟學會昨天舉辦農地政策座談會,包括農委會前主委彭作奎、亞太糧肥技術中心主任林國慶、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特聘教授林明燦、前文化大學環境設計學院院長楊重信都到場與談。

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表示,農委會進行農地盤查發現,農地受到汙染的面積,並非僅有環保署調查的五百多公頃,針對十三萬違規工廠分布共有一千多個點,透過比對發現共有一千多個點有重金屬風險,他認為,這些地點雖然還沒達到環保署的農地重金屬汙染標準,但仍應該做土地上耕種植物的全面檢驗才能到市場。

他表示,從二百八十多萬公頃廣義農業使用土地中進行全面盤點,其中法定農地是七十六萬,但扣除六萬二千多筆包括長期廢耕地、溼地,以及沒有使用的農地,真正全部作為農業使用的農地僅剩下四十四萬公頃。山坡地的宜農宜牧的農地三十六萬公頃,但實際從事農業生產的僅有七萬多公頃,另外有二萬多公頃農糧超限利用的土地,他認為這部分應該移往平地去。

彭作奎表示,國土的權責在地方政府,如果農委會沒有切掉現行農地上非農業需求,才能夠真正的農地農用;林國慶則表示,應該改變持有農地的福利,現階段持有農地試想有某部分福利的依據,若這規定不改變,農地仍會是其他利用、炒作的對象。而林明燦則建議,農地若沒有移轉成本與持有成本,由法規制度規定所有權與使用權,這些都會牽動農地規畫與利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