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自在】「四千萬」的內功心法秘笈(八)

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寺副住持、南華大學專任教授) |2017.08.06
1391觀看次
字級

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寺副住持、南華大學專任教授)

從「念佛共修」到「臨終關懷」與「往生助念」(續)

面對林爸爸的不解與責難,林媽媽心中難免覺得很委屈,但是想到能夠幫兒子完成他這一生最後的心願,也就釋懷了,不過看到自己的先生一直無法面對喪子之痛,只是一味地悲傷怨懟而走不出來,她也覺得很無奈。


面對生死課題,我們不但要追求生命的品質與尊嚴,還要盡量圓滿死亡的品質與尊嚴,這就是我們學佛與研習現代生死學的終極目標。十分難得的是,林媽媽和林小弟他們母子二人因為佛法的薰習,都能非常坦然地面對死亡,也因此林媽媽會想到要幫兒子完成他最後的心願,林小弟也很自然地對媽媽表達,希望能夠穿著一套西裝告別人間,在生離死別之際,如此溫馨的情境,放眼世間是何等感人的一刻!從佛法的觀點來看,這樣的善緣親情是可以盡未來際的!


可惜世間絕大多數人,由於不願、不能或拒絕面對及接受死亡,在親人臨終之際,因為過度陷溺於悲傷的情境,而錯失了最後可以和臨終親人親情交流以及共同成長的生命契機。李商隱的詩作〈錦瑟〉,最後兩句:「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反映了絕大多數人錯過了最後那段寶貴的時機,在親人往生之後,心中的那種深層的惆悵與失落感,久久無法排遣。


所以我要提醒大家,在陪伴末期與臨終親人的最後那段寶貴時光,不是什麼事都不能做,而是有很多靈性的功課要把握機會去實踐的,包括消除與化解臨終者的負面情緒,諸如:恐懼、不安、遺憾、怨懟等等;詢問臨終者的最後心願,盡量幫他完成,或者幫他化解,讓他放下;最重要的是能引導臨終者的意念,開導他放下前塵往事中所有的牽絆與執著,令其正念現前,一心念佛(或稱念其信仰中聖靈的名號),以迎接未來的生命。最好還能留下文字及影音記錄,以免事後追悔,那是非常珍貴的回憶,可以慰藉喪親的失落感。


另外還有一件往生事件,是一位住在大費城區年僅三十九歲的張居士,大家都稱呼他的英文名Peter。Peter和同修浦師姐夫婦倆,在費城普門寺成立的過程中,在工作之餘以義工的身分勞心勞力,普門寺能夠順利完成及開光,他們倆有很大的貢獻。


一九九四年夏秋之際,Peter覺得身體嚴重不適,出現咳嗽、發燒等類似感冒的症狀,剛就醫時,醫師也以感冒的症狀來處理,可是用盡了各種治感冒的方法和藥品,病況都沒有好轉。後來Peter的母親堅持要他去驗血,徹底檢查一下,驗血的結果是不正常的貧血,但是仍然不能解釋為什麼會有類似感冒的症狀。後來再進一步地追查,發現是淋巴癌,但是這又有兩種可能:如果只是單純的淋巴癌,那麼治癒的機率是很高的,但如果是別處的癌細胞感染轉移過來,那麼情況就很麻煩了。


Peter自己覺得不是淋巴癌,而要求醫師再繼續檢查他的腸胃部分,一檢查之下發現是腸癌,最後追查的結果竟然是原發性的腸癌,然後癌細胞向上穿越過橫隔膜,已經是第四期的癌症。醫師說腸癌的部分如果不開刀處理的話,可能很快就會腸胃阻塞了,屆時就很可能既無法進食,又無法排洩,不但完全沒有生活品質可言,而且命在旦夕了。所以Peter就決定要做腸癌的切除手術,不過醫師事先提出警告,如果腸子因為切除太多,剩下的部分太短而接不回去的話,就必須要做人工肛門,那是非常恐怖的事。不過後來醫師確定腸癌需要切除的部分不長不短剛剛好,可以讓剩下的腸子前後接上,就不必做人工肛門了,浦師姐說要感謝三寶加被,這真的是不幸中的大幸,阿彌陀佛!


Peter的腸癌切除手術非常順利,真的也沒有做人工肛門,手術後接著的化學治療等療程也都按照醫師的指示進行,他也聽從大家的建議,開始吃素和實行一些養生保健之方。手術後Peter不但可以正常生活,也如往常一樣和大家一起參與活動,包括佛學講座、念佛共修、八關齋戒、禪修等等。


(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