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拜單車創始人 胡瑋瑋 要是失敗了 就當做公益

杜晴惠 |2017.08.06
2133觀看次
字級

日前《2017年6月中國共享單車市場研究報告》出爐,在悟空單車、3Vbike相繼退出市場之際,ofo、摩拜接連獲巨額融資,共享單車市場已逐漸出現兩強對決局面。兩家公司的創辦人均未滿四十歲,其中摩拜單車創辦人胡瑋煒並非技術出身,創辦摩拜單車前,她只是一個跑了十年汽車新聞的記者。

整理報導/杜晴惠
圖/中新社、資料照片

日前,大數據分析公司易觀發布《二○一七年六月中國共享單車市場研究報告》,在悟空單車、3Vbike相繼退出市場之際,ofo、摩拜接連獲巨額融資,共享單車市場已逐漸出現兩強對決局面,第一品牌ofo逐漸拉大與競爭者的差距,第二品牌摩拜單車則緊追在後。據新華社報導,摩拜單車近期獲得高達六億美元的融資,ofo獲超七億美元融資;其他永安行、小藍單車、優拜單車等也不同程度的獲得A輪,甚至A+輪融資。在資本的推動下,上海市自行車行業協會統計,整個中國大陸的共享單車投放總量已接近一千五百萬輛,其中,摩拜和ofo兩家獨占近八成市場。

兩家公司的創辦人均未滿四十歲,其中摩拜單車創辦人胡瑋煒並非技術出身,創辦摩拜單車前,她是一個跑了十年汽車新聞的記者,甚至朋友定位她為「文藝女青年」。陸媒報導她努力不懈找到被許多人判為不存在
的技術方案,沒想到卻成就了技術上獨一無二的共享單車。在公司裡,同事叫她「瑋煒」或「胡阿姨」,個性真誠、簡單,喜歡追求創新,總是能吸引許多能人強將加入她的團隊。
一篇專訪報導甚至說她上台演講時,不像一般創業者目光銳利,不懂得講出金句和名言,也不夠煽情,「她的聲音平淡,甚至沉悶,她皺著眉,眼睛朝上看著,說起那些令團隊苦惱的產品問題,感覺好像又重新提出
和考慮這些問題。比如發現普通的自行車座椅會被人用小刀滑破,下雨就吸進一包水在座墊海綿裡,所以他們想辦法來改進座椅的材質。」

她的簡報格式幾乎都是白底黑標題字,居中放張大照片。但胡瑋煒說,在摩拜單車設計的過程中,發覺好看不重要,所有滿足了功能的設計都不會難看。
因為雞婆 所以創業從記者採訪別人,到創業後接受專訪,胡瑋煒說,其實當記者很幸福,她自己從中學時代就確立了長大當記者,而且是戰地記者的志願。「我的偶像是法拉奇,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具有常識和邏輯。當記者要有很強的突破性,這是當記者的優勢。說實話,被採訪這件事,我其實非常不習慣,但這個是我要去面對的事情,那我就努力來面對吧。」

從事記者行業的人,大抵都有「成人之美」的性格,胡瑋煒從沒想過,因為自己的「雞婆」,成就了現在的自己。事情發生在二○一四年十一月的一個晚上,胡瑋煒牽線介紹了汽車設計師陳騰蛟給投資人李斌。
當時蘋果電腦帶領風潮,推出個人可穿戴智慧產品「iWatch」,這位設計師想做一款顏值高、具有監測心率等功能的智慧型自行車,事實上,百度、樂視、小米、700Bike也都宣布了要自行生產設計自行車。
但是,李斌對個人自行車不感興趣,他覺得應該做供大眾隨手都能借的自行車,用手機掃碼就能開車鎖、付費,騎一次付一塊錢,到達目的地可隨處停放。他還為這種單車取名「mobike」(意指mobile和bike),中文叫「摩拜」,像頂禮膜拜的諧音,當晚,李斌還設想這種車一夜之間布滿北京,成為新聞的景況。
但陳騰蛟已經聽過類似的創意,認為產品免費、專賣服務,還沒見過哪家公司可以賺到錢。李斌於是對胡瑋煒說:「不如妳去幹吧!」胡瑋煒說,當時她聽到的時候,有種被擊中的感覺。從咖啡館出來,她跟陳騰蛟
說,這事一定要做,要大家一起做。

度過周期 獲利可期
決定創業時,李斌估算只要一輛自行車維持四年沒有維護費用,就可回本,他願意投資,虧錢了就當做公益。「做公益的同時順便把錢掙了,這才是商業的最高境界。」他說。
今年,胡瑋煒面對媒體詢問,也說不知道摩拜能否獲利,要是失敗了,這些共享單車就留給社會當做公益。但她說有個財務模型,摩拜單車CEO王曉峰加入摩拜之前,是Uber上海區總經理,陸媒問他為何轉戰共享單車,他只簡單說,「這多有意思啊。」現在他每天揪心的是如何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Mobike還是個新事物」,他希望外界給予團隊一點時間摸索和改進。
事實上,在大陸當前的創新創業浪潮中,讓產官學界感到振奮的是,實體企業從數字經濟中獲得轉型升級的動力。以摩拜單車來說,運用互聯網、數字技術整合價值鏈中不同的參與方,讓每一方都受益,然後創造出比傳統產業更大、更快的收益。摩拜單車從創立到現在不過短短一年,在重慶日均載客量已經超過當地地鐵載客量,在北京也已經超過計程車載客量。

日前,王曉峰在二○一七(第二屆)「互聯網┼城市交通管理創新」論壇上,分享了上海投放的第一輛摩拜單車一整年的騎行軌跡。這輛車三百六十五天無故障營運,曾經被一千九百七十五個人騎行了二千零二十一,跑了四千八百五十公里。
王曉峰說,這些數字的背後,是摩拜堅持科技創新和智能製造。王曉峰所說的科技,是摩拜的人工智能平台——魔方,這個魔方平台可以科學精準監測城市對共享單車的需求,並可以實現車輛的高效、安全營運。摩拜單車每進入一座城市,都會根據大數據人工智能平台對市場規模、出行習慣和人群特徵進行詳盡分析,再精準投放車輛,提供智能、安全、高效的共享單車出行服務。今年四月,摩拜單車還連結海內外眾多科研機構,成立城市出行研究院,以「魔方」平台的數據為基準,探索城市可持續發展。
對整個社會而言,王曉峰說,因為摩拜單車的出現,大幅降低黑摩的、電動車、摩托車等「五類車」的使用率。根據華南共享單車出行報告顯示,廣州市地鐵站周邊「黑摩的」等車輛降比超過百分之四十二,有百分之八十二的居民放棄使用乘坐黑摩的。此外,對於紓緩城市擁堵成效逐漸顯現。根據高德發布的「互聯網┼交通」城市指數研究報告顯示,摩拜單車在北京騎行量最大的商圈之一國貿,擁堵延時指數下降了百分之十。

摩拜單車創始人胡瑋瑋展示自家單車。圖/新華社

摩拜單車跨界餐飲業,在主題店內,從單車零件到摩拜影像的立體畫布,顯示出摩登上海的海派特色。
一名身穿錦雞服的苗族少女騎摩拜單車在萬達小鎮遊覽。

小檔案
胡瑋煒,1982年生於浙江東陽,摩拜單車創始人。
2004年,畢業於浙江大學城市學院新聞系,進入《每日經濟新聞》經濟部,專跑汽車新聞。之後轉到
《新京報》、《商業價值》,以及極客公園、騰訊、上汽等單位任職,還曾創辦科技媒體極客汽車,並擔任CEO。她曾在一篇自述中說,其實自己對汽車什麼手排、百公里加速一點不感興趣,如果不是迫於現實,她只想做「廣場上畫畫的閒散女青年」,或者跟《閃靈殺手》裡一樣當一次奪命女賊。
2015年1月,摩拜科技成立,公司擁有自己的自行車製造工廠,2016年4月22日,摩拜單車正式上線,並在上海投入運營,9月1日進入北京。2017年中國電子商務創新發展峰會頒發「年度新銳人物」獎給胡瑋煒。


摩拜單車創始人估算他們在幾年後是能獲利的。中新經緯的記者在專訪時問她:「愈來愈多的資本加入摩拜,盈利的壓力大嗎?會不會更多要考慮對投資人負責?」胡瑋煒說,其實你們可以去觀察我們的投資人,基本上都是比較認可我們價值觀的,以及認可這件事情的人,他們明白做這件事需要周期。「如果只是以盈利為目標,那就是一門生意,現在是需要把它全方位打通。比如跟政府的配合,用戶的服務,甚至媒體傳播的方面,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據了解,短短一年時間,已有超過六百萬輛摩拜單車在全球一百五十個城市營運,摩拜單車也已經和公車、地鐵成為三大公共交通工具。面對各地的監管要求,胡瑋煒認為,共享單車還是新生事物,希望能用相對
創新的方法,去解決發展過程中的問題。以監管而言,她認為這是一個企業和監管部門之間相互學習、相互認知的過程。「我們要去學習和認知政府的訴求是什麼,城市管理者想要怎樣更好地管理城市,他們也會了解我們的產品是怎樣的。」


第一輛單車1975人騎了4850公里

摩拜單車CEO王曉峰加入摩拜之前,是Uber上海區總經理,陸媒問他為何轉戰共享單車,他只簡單說,「這多有意思啊。」現在他每天揪心的是如何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Mobike還是個新事物」,他希望外界給予團隊一點時間摸索和改進。事實上,在大陸當前的創新創業浪潮中,讓產官學界感到振奮的是,實體企業從
數字經濟中獲得轉型升級的動力。以摩拜單車來說,運用互聯網、數字技術整合價值鏈中不同的參與方,讓每一方都受益,然後創造出比傳統產業更大、更快的收益。摩拜單車從創立到現在不過短短一年,在重慶日均載客量已經超過當地地鐵載客量,在北京也已經超過計程車載客量。日前,王曉峰在二○一七(第二屆)「
互聯網┼城市交通管理創新」論壇上,分享了上海投放的第一輛摩拜單車一整年的騎行軌跡。這輛車三百六十五天無故障營運,曾經被一千九百七十五個人騎行了二千零二十一次,跑了四千八百五十公里。王曉峰說,這些數字的背後,是摩拜堅持科技創新和智能製造。王曉峰所說的科技,是摩拜的人工智能平台——魔方,這個魔方平台可以科學精準監測城市對共享單車的需求,並可以實現車輛的高效、安全營運。摩拜單車每進
入一座城市,都會根據大數據人工智能平台對市場規模、出行習慣和人群特徵進行詳盡分析,再精準投放車輛,提供智能、安全、高效的共享單車出行服務。今年四月,摩拜單車還連結海內外眾多科研機構,成立城市出行研究院,以「魔方」平台的數據為基準,探索城市可持續發展。對整個社會而言,王曉峰說,因為摩拜單車的出現,大幅降低黑摩的、電動車、摩托車等「五類車」的使用率。根據華南共享單車出行報告顯示,廣州市地鐵站周邊「黑摩的」等車輛降比超過百分之四十二,有百分之八十二的居民放棄使用乘坐黑摩的。此外,對於紓緩城市擁堵成效逐漸顯現。根據高德發布的「互聯網┼交通」城市指數研究報告顯示,摩拜單車在北京騎行量最大的商圈之一國貿,擁堵延時指數下降了百分之十六。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