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遺產專題1 從紅磚厝到華僑洋樓 鼓浪嶼 申遺成功

文╱記者許雪毅 |2017.07.22
2145觀看次
字級
鼓浪嶼代表性歷史建築「八卦樓」附近航拍。圖╱新華社
情侶在鼓浪嶼代表性歷史建築協和禮拜堂前拍攝婚紗照。圖╱新華社
遊客在修繕後的鼓浪嶼代表性歷史建築「匯豐銀行公館舊址」前遊覽。圖╱新華社

文╱記者許雪毅

鼓浪嶼申報世遺的構成要素,包括51組代表性歷史性建築及宅園、4組歷史道路、7處代表性自然景觀與2處代表性文化遺跡。其中,工部局遺址,體現多國聯合管理鼓浪嶼體制的形成;美國與日本領事館等,見證多元外國文化的流入;鼓浪嶼的建築,從傳統紅磚厝,到後來廈門裝飾風格的華僑洋樓,有重要藝術價值……

「特大喜訊!鼓浪嶼申遺大功告成!」七月八日晚,老鼓浪嶼人董啟農在微信朋友圈裡以此為標題,轉發他剛剛寫成的文章。

當晚,波蘭克拉科夫舉行的世界遺產大會上傳來喜訊:福建省鼓浪嶼獲准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至此,中國大陸已擁有五十二處世界遺產。

與一些申遺項目存在分歧、歷經長時間討論不同的是,在此次世遺大會上,鼓浪嶼以「歷史國際社區」申報,非常順利,且在短時間內獲得一致通過。

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認為,鼓浪嶼展現了亞洲全球化早期多種文化的碰撞、互動和融合,並形成一種全新的建築風格——廈門裝飾風格,這一風格還影響到廣大東南亞沿海及更遠地區。

申遺成功眾望所歸

「胸有成竹、眾望所歸!」早在廈門鼓浪嶼申遺成功前幾天,董啟農就忍不住在微信朋友圈,一遍遍為鼓浪嶼申遺助威呼喊。

董啟農自稱鼓浪嶼第三代,外公很早就在鼓浪嶼上的交通銀行當會計。爸爸曾來台灣的高雄岡山中學教書。一九四八年端午節,董啟農在高雄出生,但不到一周歲就跟著爸爸回到福建。一九五○年父親帶著全家人在鼓浪嶼安了家。

二○○八年,鼓浪嶼啟動申遺工作。董啟農以鼓浪嶼家庭旅館商家協會會長、「島上的業界代表」身分多次參加「申遺利益相關者座談會」。身為在鼓浪嶼上生活了六十多年的「土著」,他積極開設「董老講鼓」,做了十六堂講座,向上千人次宣講鼓浪嶼的歷史沿革、人文故事和申遺知識。

鼓浪嶼是一座面積僅一點八八平方公里的小島,與廈門本島隔著六百公尺寬的鷺江海峽咫尺相望。一如〈鼓浪嶼之波〉所唱的,「鼓浪嶼四周海茫茫,海水鼓起波浪。」

一八四三年,廈門開放為通商口岸。來廈門的外國商人、船員經常登上鼓浪嶼,英、美、法、日等十三個國家在島上設立領事館或代辦機構。一九○三年,鼓浪嶼成立公共地界工部局,碼頭、道路、電話、電燈、自來水等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別墅、教堂、書局等大量出現,形成了繁榮的近代國際社區。

見證多元文化輸入

談到鼓浪嶼的魅力和價值,董啟農滔滔不絕:二十世紀初,最多時有五百多位外國人生活在這裡,南洋華僑等在島上先後建起約一千棟風格各異的別墅洋樓;島上有中國最早的女子學校、中國第一座幼兒園,最早引進風琴、鋼琴等西洋樂器,培養出殷承宗、許斐平、林俊卿等諸多音樂家……

在鼓浪嶼歷史文化陳列館裡,記者看到,一張張老照片直觀展示著鼓浪嶼領時代潮流之先的風尚:在洋人球埔打網球的姑娘、沙灘上穿泳衣的女子、著短褲做廣播操的學生……

此次鼓浪嶼申報世遺的構成要素,包括五十一組代表性歷史性建築及宅園、四組歷史道路、七處代表性自然景觀與兩處代表性文化遺跡。

在鼓浪嶼文史專家吳永奇看來,每一處申遺核心要素都有故事和深意:工部局遺址,體現多國聯合管理鼓浪嶼體制的形成;美國領事館、日本領事館等,見證了多元外國文化的流入;鼓浪嶼的建築,從傳統紅磚厝,到後來廈門裝飾風格的華僑洋樓,有重要藝術價值……

今年五月,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正式開館。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說,鼓浪嶼歷來享有「萬國建築博覽會」的美譽,鼓浪嶼異域風格的建築遺跡完美地體現了中國近代與世界融合的人文環境,與故宮博物院珍藏的異域精品完美結合,相得益彰。

修舊如舊閩南風格

「我們很高興,能為鼓浪嶼申遺盡一點心力。」 在標著「建於一九三二年」等字樣的重點歷史風貌建築褚家園裡,老鼓浪嶼人謝綿聰說。

在鼓浪嶼採訪期間,記者多次聽到這樣的聲音。很多鼓浪嶼人認為,申遺是政府和社會各界合力推動的結果。

謝綿聰告訴記者,從一九九○年代起,當地政府就提出保護歷史風貌建築概念,不讓隨意拆建房子,對新建築在高度、數量和形式方面也有效開發控制。

鼓浪嶼保護早早進入法治軌道。二○○○年,廈門頒布《廈門經濟特區鼓浪嶼歷史風貌建築保護條例》;二○一一年通過《鼓浪嶼文化遺產地保護管理規畫》和《鼓浪嶼控制性詳細規畫》;二○一二年通過《廈門經濟特區鼓浪嶼文化遺產保護條例》。

二○○六年,謝綿聰準備把褚家園改造成咖啡館,所有的維修都在當地政府「修舊如舊」的要求下嚴格進行。他舉例,「比如說,大門上這兩個石獅子壞掉了,他們要求我們把老照片拿來,請福建省工藝美院的專業人士按原樣做。窗戶、屋頂,以前都是閩南水泥加上海蠣殼做的,現在也一點不能含糊。」

鼓浪嶼研習中心古建築修復師傅廖志堂,是閩南惠安人,從一九九五年上島迄今,已在鼓浪嶼上修復了約一百棟閩南風格的房子。他說,「在鼓浪嶼,只有秉持工匠精神、修舊如舊,才能得到許可和認可。」

董啟農告訴記者,鼓浪嶼上的家庭旅館從二○○八年十二家發展到現在將近三百家。九年來,民間資金總投入人民幣五億多元。「這樣一來,很多七八十年甚至百年的老房子都得到妥善維修,並且在現實生活中派上用場。申遺專家看了都很滿意。」

廈門鼓浪嶼管委會副主任張順彬認為,鼓浪嶼不僅真實完整地保留了歷史遺存,而且使其活態傳承下來,讓人文之光熠熠生輝。

鼓浪嶼申遺成功之際,張順彬以感性的筆觸書寫「小島之魂」,他提到,「不同宗教和睦相處流傳至今。基督教、天主教和佛教、道教以及民間信仰各為其主,各傳各道,你念你的佛經,我唱我的聖詩。彼此之間相互尊重,牧師、道士、方丈以及各自的信徒從不為不同的教義相互詆毀。」

鋼琴之島.音樂之都 保護遺產概念深植人心

申遺過程中,鼓浪嶼上的文化元素得到全面梳理,煥發光彩。走進鼓浪嶼風琴博物館館長方思特家裡,記者聽到一陣悠揚的音樂合奏聲。作為第五代鼓浪嶼人,這個三十三歲的姑娘說,鼓浪嶼是鋼琴之島,大部分鼓浪嶼孩子從小就學音樂,島上鋼琴密度之高全國有名。當時申遺專家來考察的一個重點就是音樂,他們覺得鼓浪嶼音樂文化代代傳承,非常值得肯定。

在標著「建於一八九七年」等字樣的重點歷史風貌建築裡,年過古稀的雷永平彈著烏克麗麗,與彈著夏威夷吉他的老伴葉恩慈一起,演奏〈鼓浪嶼之波〉。

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雷永平和老伴召集了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雷厝樂隊。樂隊平均年齡在六十歲以上,成員有醫生、銀行家、老師。

「彈琴不是為了考級,不是為了賺錢,純粹出於熱愛,這是鼓浪嶼音樂文化的傳統。」雷永平的女兒、「七○後」的雷晶晶說,爸媽這樣的音樂「業餘選手」得到地方政府的極大鼓勵,他們獎勵樂隊資金購買樂器,還為老人們在鼓浪嶼音樂廳裡提供了一間專業練琴房。

在鼓浪嶼音樂廳門口,記者看到一份六月份演出通告。兒童專場、學生音樂會、畢業獨唱音樂會……幾乎每兩天就有一場演出,觀眾免費入場。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申遺成功後,鼓浪嶼面臨如何處理本地人與外來者、高齡化與年輕人、商業利益與人文傳統等多種關係。對此,謝綿聰的兒子謝立達認為,像他這樣留駐島上的「八○後」鼓浪嶼人確實變少了,但另一方面,一些外來者已經成長為「新鼓浪嶼人」,鼓浪嶼文化在無形中影響著他們和下一代。

「鼓浪嶼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方成歷史國際社區。」董啟農認為,這幾年來,在政府的領導下,在各部門、社區和廣大居民、業者、志願者的通力協作下,鼓浪嶼的面貌大有改觀。「雖然鼓浪嶼仍有不盡如人意之處,但在申遺成功的契機下,它的風貌和文化將會得到更好的呵護和傳承。」

「申遺不是最終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傳承文化遺產,這一理念已經深深根植於廈門人民心中。」廈門鼓浪嶼管委會主任鄭一琳表示,申遺成功是鼓浪嶼保護發展新的起點,他們承諾,將嚴格按照世界遺產保護的要求,自覺遵守世界遺產保護公約,堅持「科學保護、有效利用」,以更寬的視野、更新的思路、更好的機制、更大的力度、更深的情懷,保管好這顆「女王皇冠上的寶石」。

鄭一琳表示,未來將堅持嚴格保護、堅持依法管理、堅持永續發展、堅持成果共享。比如,繼續推進「全島博物館計畫」,騰出更多公共資源向居民,特別是向廣大青少年開放;將讓廣大市民和中外遊客共享鼓浪嶼保護發展成果,進一步激發更多民眾共同參與文化遺產保護。

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