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傲飛 探索生命與世界的關係

文/任沁沁、程群 |2017.07.02
1803觀看次
字級
王傲飛是個看起來柔美清瘦的姑娘,但她卻痴迷於工業時代的機器世界。《工業新娘》,是她自二○一四年以來一系列十五件攝影作品的主題,二○一六年在北京銀河空間美術館舉辦個展,受到收藏家青睞。圖/新華社
王傲飛是個看起來柔美清瘦的姑娘,但她卻痴迷於工業時代的機器世界。《工業新娘》,是她自二○一四年以來一系列十五件攝影作品的主題,二○一六年在北京銀河空間美術館舉辦個展,受到收藏家青睞。圖/新華社
王傲飛是個看起來柔美清瘦的姑娘,但她卻痴迷於工業時代的機器世界。《工業新娘》,是她自二○一四年以來一系列十五件攝影作品的主題,二○一六年在北京銀河空間美術館舉辦個展,受到收藏家青睞。圖/新華社

文/任沁沁、程群

藝術家的故事1

王傲飛是個看起來柔美清瘦的姑娘,但她卻痴迷於工業時代的機器世界。

《工業新娘》,是她自二○一四年以來一系列十五件攝影作品的主題,二○一六年在北京銀河空間美術館舉辦個展,受到收藏家青睞。

在這系列作品裡,她融合了過往作品中最重要的兩個元素——肢體局部和工業符號,傳達出自己對生命個體與這個世界的關係、生命的生存狀態,以及一些記憶片段。

「新娘,在我的語彙中,不是具象的披著婚紗的嫁娘,而意味著全新的開始。我把工業時代的機器、煙霧、聲音、齒輪等元素,和人的身體組合在一起,成為我眼中的世界。」王傲飛說,這個世界一面是機械化冷漠、周而復始;一面卻是每個人心中的宇宙,有著鮮活的生命和溫暖的依附。

選擇局部的肢體語言,因為在她看來,局部可以讓觀者感受到生命的本來真實面目。

「畫面中的鳥和砂石,分別對應著生命與工業時代。在乾淨、單純而細膩的人物與汙濁、繁複而粗陋的機械反差中,展現我對於二者的思考。」她說。

記憶就如同絕症

在作品《粉飾》、《謊言》、《夢遊》裡,她將工業砂石和工業零件打造為人體的項鍊、蒲扇、飄逸的薄紗。「身體代表精神意識和力量,所有工業元素被變成渺小的意象,雖然變得迷你了,生命卻擁有了更強大的磁場。」她說。

只要創作者的心是暖的,就可以領悟到這種氣場,而透過藝術家的創作,冷冰冰的工業世界也不會再單調。王傲飛認為,這就是藝術家的責任所在。

除了工業符號,她的作品也取材於日常的觀察。有一天,在北京繁華的國貿(中國國際貿易中心),等紅燈的間隙她抬頭仰望天空,密密麻麻都是烏鴉,離得很遠,他們好像飛上天的垃圾碎屑,帶來視覺的震撼。

後來,這個場面就成為作品《迷途的生命》和《過客》的一部分,用群鳥遷徙過程中組合成的形態各異的抽象造型,表達出自由的空曠。在這組作品中,她最喜歡的還是《迷人的絕症》:蜘蛛紋身掩蓋的是身體傷痕,齒輪機器上冒著的煙,其實是淤青……

「每一個去紋身的人,不一定是為了美和酷,而可能是為了遮掩一道傷疤,一段記憶。」王傲飛認為,過去的記憶就如同絕症一樣,不可改變,但有了它們,才讓生命更迷人更可貴。

作品絕不說空話

她出生在藝術氛圍濃厚的家庭,由此擁有相對自由的靈魂。九十五歲的奶奶告訴她,作品要有時代的氣息,不要說空話,能和人產生共鳴的作品才更持久。而她的藝術啟蒙老師,吳作人美術學校校長趙笠君,則培養了她觀察世界的開闊視野和包容胸襟。即便後來考上了中央美院,王傲飛還是不時回到位於燕郊的吳作人美術學校,跟老師聊人生,談夢想。

北京的吳作人美術學校,在大陸向來被認為是與中央美院附中並駕齊驅,每年的升學率達九成以上。步入其中,儼然一個生態樂園。荷塘裡有金魚游弋,狗們互相追逐嬉戲,兔子則乖乖在籠中發呆。

「生命共通。」王傲飛認為,這是趙校長傳遞給他們的生命價值觀,這種觀念一直浸染著她。她說,自己下一階段的創作,會跳脫出「局部和身體」,但將繼續探索生命與世界之間的關係。

小檔案

王傲飛,1984年出生於北京,大陸青年藝術家。

少時學習鋼琴、舞蹈和繪畫,2006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2007年參與中央美術學院與美國加州藝術學院合作實驗電影專業研究生課程。

2008年實驗電影《獨白》獲得波蘭華沙歐洲短片電影節最具前途青年導演獎,2009年以實驗短片《200420》榮獲得愛爾蘭都柏林國際影像節最高展映獎,同年以實驗電影《獨白》獲得義大利歐洲短片電影節「歐洲無國界獎」。2016年《工業新娘》系列攝影作品於北京銀河空間美術館舉辦個展,備受媒體關注。

藝術家的故事2

何杉 讓植物與藝術交叉融合

深扎於土里的兩個LED燈箱,裡面種滿了造型各異的各種植物,其中多數是雜交植物。白色的燈光將整個透明箱體照得透亮。

這個名為《溫室》的藝術作品在畫廊展出了近一個月時間,創作者何杉說:「作品想表達,在一個封閉生態系統中,探討自然與人之間的關係。現在很多人不尊重環境,我想透過這個作品引發人們的思考。」

這個新奇的藝術作品引起了很多參觀者的興趣。策展人對於作品《溫室》評價是,藝術家試圖篡改和塗寫這些生命的時間和形態的舉動,模糊了關於藝術的一般認識。這些奇異植物和藝術家的意圖,刺激了此前從未被觸動過的神經領域。

植物是藝術的主角

出生於一九八四年的何杉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從小學開始她對繪畫產生了濃厚興趣。「當時一心想要學油畫,心中只有一個目標就是考中央美術學院。」何杉說,雖然現在從事的藝術方向與繪畫沒有直接關聯,但對藝術不斷追求探索的興趣至今未變。

從初中三年級開始,何杉進入北京吳作人美術學校學習繪畫,這所學校是一所文化與藝術教育融合的學校,為一些對藝術感興趣的學生提供專業指導。

「在吳作人美術學校學習期間,我學到的不僅僅是繪畫技巧,更多是對於藝術、對世界觀念的構建。」何杉說,系統化學習讓她對藝術有了全新認識,這些年她在藝術領域的探索創新,其創作源頭仍是多年前學校的學習經歷。

因為文化課分數的差距,何杉最終沒能進入夢想中的中央美術學院,而是就讀北京另一所大學新媒體藝術系。大學生活為她開啟了另一個藝術維度空間。

「當時在家裡養了很多植物,包括蕨類植物、食蟲植物,還有現在流行的多肉植物等,植物愈養愈多,家裡空間太小,於是在北京郊區租了一個地方專門種養,並雇人幫助看管。」何杉說,對於「植物藝術」的探索試驗從那時開始,植物開始成為她藝術表達的「主角」。

「我不斷在思考,植物生命是被我們玩於股掌,還是正合它們之意。被帶入居室和陽台的種子們,利用時間的厚度,能否造就一種脫離現實的自然。」何杉說,她希望把這種思考透過藝術的形式表達出來,視頻、圖片、攝影等都可以成為「植物藝術」的表達媒介。

植物藝術在探索中

玩藝術需要錢。何杉上大學時意識到,如果從事藝術工作,她必須有獨立的收入來源。於是,她從大一開始在網路上開了一家賣衣服的店。

「衣服都是我自己挑選、進貨,網站也是我自己打理,當時網店每個月的利潤超過(人民幣)萬元。」從事植物藝術之後,何杉又開了一個展示和出售自己植物的網店。網路商店的收入成為何杉的主要收入來源。

藝術圈的朋友喜歡把何杉稱為「怪博士」,因為她對很多事物都很感興趣。如今,何杉每天除了打理網店和藝術創作,她還會瀏覽國外藝術的最新動態,並和一些國外藝術圈的朋友交流植物藝術的感受和認知。

「這麼多年來從未放下對藝術的熱愛。我覺得藝術是一個經驗沉澱的過程。」何杉說,她現在從事的「植物藝術」仍然屬於探索實驗階段,也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

如今,何杉開通了個人公眾號,在裡面展示她的藝術作品,還有她對生活的思考。她的「植物藝術」慢慢已有很多人認識,她的作品也在北京、上海等一些藝術展中出現。

何杉說:「我在藝術圈是一個游離的人。我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我希望能不斷開拓新領域,保持自己藝術的敏感度。」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