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林生活 走出去,視界更寬廣──移地教學

文/知瑄 |2017.07.01
1633觀看次
字級
佛大與學院同學的「佛學金頭腦」佛學搶答時間,彼此歡喜融合。圖/知瑄
大寮出坡。圖/知瑄
「佛學金頭腦」──運用手機連線作答。圖/知瑄

文/知瑄

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教育理念,佛光山叢林學院平日除了在本山學習解門與行門的課程,也有移地教學,讓同學在思想觀念上能與時俱進,全方位學習。

叢林學院女眾學部日前安排十八名學生到佛光大學移地教學。院長妙凡法師在行前勉勵同學,應以「自覺、自理、自助、自發」的態度來學習。課程內容豐富多元,邀請各領域學有專精的學者如萬金川、郭朝順、高明道、陳一標、佛光山副住持慧峰法師、覺冠法師等,講授藏經版本、中觀、唯識、巴利文獻、空及禪淨等思想,全程以遠距教學方式連線,讓在院的同學也可以同步上課。期間並與佛光大學的學生交流互動。

行程中,同學特別走訪星雲大師早期宜蘭弘法足跡,由任教於佛光大學、專研台灣佛教史的闞正宗老師領隊,參訪蘇澳的岳明新村、早期村落的榮民之家(現為榮民醫院)、員山鄉同樂村、礁溪圓明寺、以及頭城念佛會善慧寺(舊稱「募善寺」)闞老師提到:「唯有走出去,才知道眾生的需要。也因為大師走入民間,深刻體會傳統信仰與風俗對一般民眾的重要性,進而開創人間佛教的各種弘法行事,如佛陀紀念館每年舉辦的『神明朝山聯誼會』即是一例,開啟各宗教融合的契機。」

除了解門課程,同學也參與佛光大學「佛光山百萬人興學大悲懺法會」各項籌備工作,從寮房打掃、房務、便當製作到會場布置,皆有同學的身影。此外,還與佛光大學的師生共同出坡作務,從中學習規畫實踐和集體創作的精神。

主辦單位更精心安排了一場佛大與學院同學的「佛學金頭腦」佛學搶答時間,運用線上軟體「KAHOOT」手機連線作答,過程中歡笑聲不斷,彼此發揮創意,合作完成答案。

七天的課程,佛光大學佛教學系院長萬金川教授表示:「每堂課的內容都是老師們濃縮的精華。」每位老師更勉勵同學應效法「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精神,於道業上要能不忘精進。以下摘記授課老師對同學的勉勵,已饗讀者。

萬金川教授

很多的學習一定要在生活大眾中,學習與沒有血緣關係的人相處,學習在一個團體成為受歡迎的人,學習看別人的長處並隨喜讚歎,包容他人的短處。

慧峰法師

說明 「空」的般若和二十個我見。透過觀照自身的我見與執愛,從中觀察五根對外境所產生的執著。

覺冠法師

學佛,要將基礎打穩。學佛是一生一世,佛道是生生世世,慢慢走,不要貪快。佛教的未來在你們手上,要有中道遍觀全局的智慧,訓練自己的邏輯思考及思辨能力,從中開展出智慧。

陳一標教授

為什麼會生氣?當瞋心種子現起而生氣,又會回薰瞋心種子,因此瞋心愈來愈大。所以每次生氣,不要去「檢討別人」,而是反省自己。唯識學很強調薰習的力量,必須正視雜染種子的黑暗面,從中轉化為光明面。

郭朝順教授

人間佛教主張用「覺」性來看自己,以「教育」為基礎,透過佛教的思想,在人間佛教實踐,找到解脫的道路。

行程圓滿前的座談會,擔任生活老師的妙迦法師說:「此次的移地教學等待了十年才因緣具足。看到大學生與學院同學互動融合,以及同學們的心得分享,令人感動。希望未來有更多機會,讓彼此交流、學習!」

萬金川院長將佛教學院的學生定位為「出家與在家的橋梁」,透過僧俗互動,讓出家者與在家佛弟子共同兼負弘法重任,讓佛教更為現代化,生活化。

招生

佛光山叢林學院,歡迎報名就讀,

洽詢電話 07-6561921

轉3001~3002(男眾)

2050~2053(女眾)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