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台灣文學故事1972】持攝影機的小說家

文/李時雍 |2017.06.26
1891觀看次
字級

文/李時雍

那是觀景窗裡外,都無法捕捉的顏色吧。是南方濱海的日陽,曝晒於埕前,綿延數代信仰中心的廟宇,目眩的福祿壽,或簷瓦上疊加的雕龍畫鳳。台南西北之緣,南鯤鯓的微風,總瀰漫有鹽田的氣味。

他想起這趟採訪由因王爺廟祭典而來,晨光,約莫六時,便親睹靜謐的小村落,遠近信眾續續而至,巷路鬧熱了起來,始有鑼鼓與熏煙之際,他與同伴,忽忽見到另一幅更迷離的景致,在角落樹與樹間,懸繩十數幅掛軸畫作兀自微晃。既不似廟宇畫匠之作,其中,重複像似面具一式的人臉、時而下半身竟連結成花草魚鳥,粗糙的畫紙上,卻勾勒極細緻而難解的圖騰與符號。對比強烈的朱紅藍綠,另些則留下筆墨暈染的黑白線條。於此,橫空出世,彷彿來自外星抑或幽冥,筆觸稚拙如孩童,又神祕地,溶入王爺的轄地。

同伴不禁執起相機,初老的男人從哪兒現身、趨近,並說道:「儘管去拍下你的照片吧,將好的寄回來給我……」稍後他會在一份英文的刊物《Echo》(漢聲雜誌),記錄下他們的對話,並回想起自己的第一印象:這個初老男人,精神是否正常呢?他在文章裡,試著解釋男人總帶著那一絲沉默的微笑,是素樸的羞澀,或也是過人的自信、對自我藝術稟賦的絕然堅信。

那是鄰人稱為「朱豆伯」的洪通,初次被世人、被歷史照見的一刻,一九二○年出生南鯤鯓,前半生曾為乩童、漁夫、過著刻苦的零工生活,不曾離開過此座漁村;五十歲那天,突然企求妻子讓他往後全心投入繪畫。幾年間,狂熱作畫,令不解的鄰人形容其狀似起乩、「有邪附身」。

「這些畫太特別了,以致毫不可能以相機去評價啊!」那時訪者沒想自己一番話,竟啟開了朱豆伯某道心防,其後,領著他們造訪了創作的簡陋畫屋。

他帶有小說家敏銳的渲染,該篇報導以「瘋狂」為題,〈瘋狂藝術家〉,The Mad Artist,刊登在一九七二年七、八月號雜誌。朱豆伯對年輕的小說家說,他習畫不過三年。

一九七○揭始,不過三年,內政外交的窘迫愈劇,保釣運動在海外引爆(一九七○年底)、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一九七一年十月二十五日)、美國總統尼克森訪中國(一九七二年二月底)、台日斷交(一九七二年九月二十九日),等等種種,年代剛開始,已令人不安亟思政治社會的現實性、在地性。

彼時,小說家早歷經他極其短暫的蒼白現代階段。並已在深具現實主義性格的《文學季刊》(一九六六~一九七○)、及與同仁知交間,發表了往後成經典的多篇故事,塑造出源自鄉土、現實底層生活的人物們,青番公、妓女白梅、坤樹、憨欽仔。羅東泥壤出生的孩子,求學階段一路輾轉、終至屏東師範畢業,當過老師、廣播主持人、任職廣告公司。饒富寓意的卻是,與朱豆伯無意邂逅的同一年,他將從小說寫作、轉而投入電視節目工作,脖頸圈掛徠卡相機,牛仔褲,以腳讀地理,編導或掌持十六厘米攝影機,拍攝下中視一系列「芬芳寶島」為名的紀錄片,首先一部《大甲媽祖回娘家》(一九七四),同一季導演猶有《阿里山的老火車頭》、《恆春一遊》、《咚咚響的龍船鼓》、《淡水暮色》、《白鷺鷥我們的朋友》、《北港牛墟》等。

〈瘋狂藝術家〉一文刊出後,隔年四月,《雄獅美術》雜誌以大篇幅五十頁餘,特輯介紹洪通畫作;一九七六年三月「洪通首次個展」在《藝術家》雜誌主辦下,於台北美國新聞處展出七十六幅;同月間,高信疆在其主編《 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上,一連五天版面推介洪通的鄉土藝術(月底則是朱銘專輯)。此後,瘋子畫家、靈異畫家、樸素藝術(Naïve art)或東方畢卡索之稱,伴隨人們去理解一個人深邃的內在世界。直到藝術家一九八七年於南鯤鯓家中貧困落魄地去世,留下三百多件作品與一幢孤寂的畫屋。

洪通,莎呦娜啦,再見了,鄉土文學熱。那是急切渴望「看見」土地的年代、或也是鄉土延燒的初始與末了了。一九八七年,擱筆多時的小說家,在一場對話談及文字的無力感,如此回顧了他手持起攝影機的七○年代:「如果文字大家都不看,那我會想到用攝影……這就是我去拍『芬芳寶島』紀錄片的原因。在當時,我覺得我的小說,產生的效果不大……」「既然我的讀者都跑去看電視,好,我就跑到電視裡讓他們看。」(《攝影美學七問》)

復返這年,五月裡的一日,僻遠的南鯤鯓。觀景窗外,破曉時分的晨光,剛染上寺宇的雕梁畫棟,薄霧般的影色顯得迷離而模糊。曳動在兩樹身間的掛軸,草地人阿伯,紙張上奇詭的花葉臉容,再不到一刻,就將顯影感光在黃春明年輕而閃爍的眼中。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