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春我的歌】流行文化的東方不敗

文/曹郁美 |2017.06.26
3943觀看次
字級

文/曹郁美

〈這些日子以來〉

從你信中我才明白

這些日子以來

在你心中已經有了另一個女孩

我知道愛情不能勉強

但是我還是無法釋懷

作詞/陳文玲

作曲/陳文玲

演唱/張清芳、范怡文

金庸筆下的「東方不敗」一出場沒多久就殞命,沒想到改拍成電影《笑傲江湖Ⅱ:東方不敗》,票房橫掃千軍,這位亦男亦女的中性人(林青霞飾)成了萬人迷。導演徐克顛覆了原著,恐怕金庸也要自嘆弗如,這是一九九二年的事。

當時台灣歌壇有一位常勝軍,她的專輯銷售一直高居榜首,動輒數十萬張,並且長達十餘年皆立於不敗之地,人稱「歌壇的東方不敗」,那就是張清芳。

這兩位東方不敗──林青霞與張清芳,皆對台灣的流行文化有莫大貢獻,現在都已退隱江湖,在香港過著相夫教子、恬淡自適的生活;偶然出來活動,依然是鎂光燈的焦點。今天就要聚焦於此,談談這兩位耀眼巨星。

林青霞今年六十三歲,但歲月似乎沒有在她身上留下什麼痕跡,依舊美麗高雅。十八歲那年由導演宋存壽發掘,拍了第一部戲《窗外》,但該片牽涉到版權糾紛無法在台上映,成為影迷的遺憾。之後,她接替甄珍成為玉女掌門人,文藝片當道時代「二秦二林」席捲影壇,成為超人氣偶像;二秦是指秦漢、秦祥林,二林是指林青霞、林鳳嬌。

當時林青霞已有反串戲,如《紅樓夢》飾演賈寶玉、《新龍門客棧》飾演俠女邱莫言、《刀馬旦》飾演曹雲,其俊秀清逸的男性扮相甚為討喜,以後她再演東方不敗忽男忽女,有時冷酷、有時豔麗,可說顛倒眾生。這段時期在香港發展,讓她由文藝片天后拓展戲路,一躍而為武俠片巨星。

林青霞唱歌算是玩票,就在一九九二年BMG唱片出版的《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電影原聲帶中開了金口,唱了一曲〈只記今朝笑,天地醉〉,算是她人生中比較特別的紀錄吧!

值得一提的是她與藝文圈的關係,一九八六年由賴聲川、丁乃竺夫婦策畫的表演工作坊之舞台劇《暗戀桃花源》,請來林青霞參與演出「雲之凡」一角。全劇以「暗戀」與「桃花源」兩個悲喜劇於舞台碰撞、並置,而形成新的戲劇張力;其創意與概念打開了觀眾的視野,使得位於台北南海學園的國立藝術館場場爆滿、佳評如潮,給當時文青留下難忘的回憶。

婚後的林青霞時時返台探望父母,並且還按時上課,聆聽蔣勳賞析「紅樓夢」;故知林青霞的氣質出眾,應與她經常薰習藝術文化有關。

林青霞亦時常接近佛門,主要是參加法鼓山的活動並做公益代言,亦曾參加短期禪修,相信對於她的心靈澄淨,應是助益甚多。

張清芳今年五十一歲,大約於十八、九歲出道,先於「大學城」競賽中獲得演唱組冠軍。她個兒嬌小,肺活量卻驚人,一曲〈月琴〉連擔任評審的原唱者鄭怡都對她刮目相看。

張清芳的首張專輯《激情過後》,由何慶清製作、點將唱片出版,她那高昂激切又甜甜膩膩的歌聲立即征服了大眾,時為一九八五年。

「激情過後」四字聽起來有些曖昧,卻是由一位初出茅廬的小女生唱出,讓人驚訝這位還是學生身分的新人竟有如此爆發力。緊接著〈這些日子以來〉上陣,張清芳與范怡文的高音、低音互唱互和,各自傾訴心中事,這是前所未見的「女女對唱」,創作者陳文玲功不可沒。總之,這是一張令人震驚的專輯,讓點將唱片的創業作打響名號,從此流行歌壇進入了「張清芳時代」。

張清芳專輯類型甚多,國語專輯如《你喜歡我的歌嗎》、《紫色的聲音》,台語專輯如《無人熟識》、《哎喲喂呀》、校園歌曲專輯《留聲》等,動輒數十萬張至百萬張,此紀錄刷新了前人,以後才有陳淑樺、江蕙、黃鶯鶯、蘇芮等人再創高峰。她的歌迷以學生族群居多,筆者當時親見一部遊覽車上載滿了專科學校男學生,他們全班大合唱「張姐」的歌。數年後又碰到一位剛踏入職場的會計小姐,她手上拿著張清芳的卡帶說:「她的每張專輯我都買。」可知,張清芳在他們心目中簡直是歌唱女神,也難怪媒體戲稱她為「東方不敗」。

張清芳有兩首歌在當時很撞擊人心,一是〈MEN'S TALK〉,一是〈加州陽光〉,創作者是我的好友鄭華娟。

華娟原為金韻獎歌手,〈靈感〉是她初試啼聲之作,她包辦了作詞作曲與演唱。另寫給施孝榮的〈月下雷峰影片〉(徐志摩的詩)亦極有特色,令我時時回味。後來,她轉往滾石,與王新蓮合錄的《往天涯的盡頭單飛》銷售甚佳,創下了「二重唱」的新典範。之後,她為許多人寫歌,如陶晶瑩的〈太委屈〉、潘越雲的〈情字這條路〉等皆令人亮眼,更不要說張清芳的這兩首歌了。

鄭華娟遠嫁德國,與德籍先生感情甜蜜,愛犬小卡是他們的生活重心。另外她還是咖啡達人,取得了歐洲的頂級咖啡師證書,她常說「烘豆像調情」,能讓人「一飲入魂」,有意思極了。

林青霞與張清芳當年在事業上拚鬥成為超人氣明星,如今皆卸下重擔回歸家庭,且祝福她們家庭圓滿、順利如意。寄語二位「東方不敗」以及鄭華娟,有空要常回娘家哦,我們都愛你。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