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先鋒73 費朵諾芙 善用科學專長 解決人類疑難雜症

楊慧莉 |2017.06.10
1144觀看次
字級

文/楊慧莉

二十一世紀各種病毒肆虐,引發健康疑慮。四月時,一名台籍男子自非洲返台後出現發燒、頭痛、倦怠等症狀,經確診為感染茲卡病毒,成為今年此病毒在台灣出現的首例。茲卡究竟是什麼樣的傳染病?對人體又會造成什麼影響?是否已有防治之道?美國國家科學獎得主費朵諾芙在近期的一次公開演說 中,發表了對抗茲卡病毒的最新作法,事實上,不只茲卡,所有因病媒蚊引發的感染疫情,如每年入夏登場的登革熱應也可一併解決 。

蟲蟲危機
當科學家遇上茲卡

妮娜.費朵諾芙(Nina Fedoroff)擁有洛克菲勒大學博士學位,目前是賓州州立大學的榮譽教授、美國國務院科技顧問暨美國國際開發署行政官員。她是二○○六年美國國家科學獎得主。

在科學界,費朵諾芙是植物轉基因工程的先驅。不過,她的研究興趣廣泛,從小分子核糖核酸的生化處理和轉換到溫室潮溼環境的設計。而今,她聚焦於許多地方已出現病例的最新病毒茲卡(Zika);在近期的一場公開演說中,談論了科學界防治此病毒的有力做法,讓世人對此流行疫情有更通盤的了解。

染上茲卡會怎樣

首先,茲卡患者會出現什麼症狀呢?

「微燒、一點頭痛、關節痛,或許會出一些皮疹。其實,絕大多數的人中標了,可能都渾然不知。」費朵諾芙說,「不過,科學界發現,愈了解這個病毒,才知它的可怕性。」

舉例而言,在近期爆發的病例中出現了格林|巴利症候群(Guillain-Barré syndrome)現象,這是一種急性的周邊神經病變。「一旦發生,免疫系統會攻擊你的神經細胞,造成你全身或半身癱瘓。」費朵諾芙表示,「不過,幸好這種情況並不多,而多數染上茲卡病毒的患者都能康復。唯一糟糕的是,如果妳懷孕期間遭感染,就可能生出有小腦症的嬰兒。」

二○一五年起茲卡病毒疫情於中南美洲快速擴散,巴西東北部的醫師首度注意到新生兒小頭畸形的發生率飆到高點,因而引發懷疑,經醫師一年時間的研究調查,確定新生兒小頭畸形是由茲卡病毒所引起。

茲卡的傳播路徑

但茲卡究竟源自何方?

費朵諾芙說,一如多數病毒,它來自非洲,確切地點是烏干達的「茲卡森林」,黃熱病的研究人員在茲卡森林的猴子身上發現了一種不明病毒,之後即以發現之區命名;幾年後才在烏干達、坦尚尼亞附近首度出現人類感染病例;之後儘管曾在西非和赤道亞洲發現此病毒擴散的蹤跡,但主要還是在猴子身上及叮咬猴子的病媒蚊身上。

事實上,從一九四七到二○○七年的六十年間,全球僅有十三個報導病例。但之後在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的雅蒲島卻爆發了群聚疫情,有百分之七十五的人口染病。何以至此?

「主要是藉由飛行。今天我們有二十億商旅乘客。只要有感染的乘客搭機前往某地,落地後遭到當地蚊蟲叮咬,茲卡熱就開始向外傳播了。」費朵諾芙表示。

茲卡熱於二○一三年傳到了法屬玻里尼西亞,到年底時已有近三萬人遭感染,再一路擴散到太平洋區塊,接著二○一五年稍早在巴西東北部的納塔爾市引發類似登革熱症狀的疫情,然後快速沿著海岸蔓延到都會中心。當時,有人臆測是二○一四年世界足球盃的粉絲將病毒帶入巴西,但也有人說病毒是由當年參加里約熱內盧舉辦的錦標賽獨木舟比賽的太平洋島民帶入。

一年後,玆卡病毒就藉由病媒蚊從南美洲、中美洲、加勒比群島,一路傳到費朵諾芙所屬的美國境內。

檢視現有防疫法

費朵諾芙檢視現有防疫法,發現不管是「自我保護」或「撲殺蚊蟲」的方式都未能發揮一勞永逸的效果。

首先,自我保護的方式包括施打疫苗、不前往玆卡疫區或是全身包起來及塗抹防蚊液。不過,目前尚無疫苗,未來的一兩年內也不一定有;待在家中不亂跑也未必安全,因為病毒仍可藉由房事傳播;至於把自己包緊緊或塗抹防蚊液防蚊蟲叮咬,大概也不容易,因為總有忘記的時候吧。

既然現有的自我保護方法力有未逮,那就從撲滅蚊蟲下手吧。後者方式主要是藉由噴灑殺蟲劑。但殺蟲劑是有毒化學品,既然可殺蟲,也可殺人,只是所需劑量不同。

費朵諾芙表示,去年夏天的某個清晨,南卡羅來納州多切斯特縣噴灑了廠商推薦的低毒速效殺蟲劑「二溴磷」(Naled),當天稍晚一位養蜂人向記者透露,她的蜂殖場頓時像慘遭核武攻擊。

換句話說,殺蟲劑不分青紅皂白,連蜜蜂這樣的益蟲也一併殲滅。據說,佛羅里達州州民也抗議噴灑藥劑,但抗議無效,「不幸的是,玆卡熱病例有增無減,證明殺蟲劑並不怎麼有效。」費朵諾芙做此結論。

對症下藥
對抗病媒蚊有法寶


「既然噴灑有毒的化學藥劑不可行,是否有比這更有效、缺點較少的方法呢?」費朵諾芙不禁捫心自問。

篤信生物防治法的費朵諾芙,自認為有著與《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的作者瑞秋.卡森(Rachel Carson)相同的觀點。

《寂靜的春天》開啟了環境保護運動,書中談到過量使用殺蟲劑如何造成上個世紀大量牲畜死亡。在最近與另一位科學家撰寫的有關杜絕病媒蚊的社論裡,費朵諾芙重申了這個上世紀重要卻已為多數人所遺忘的故事,目的是讓讀者了解科學界正在運用遺傳學的知識對抗茲卡病毒。

基改蚊對付病媒蚊

一如登革熱、基孔肯雅熱和黃熱病,傳播茲卡病毒的罪魁禍首也是埃及斑蚊。由於雄蚊不會咬人,幹下壞事的是吸血以餵養後代的雌蚊。

基於此認知,在最近於巴西爆發的茲卡疫情前,就有英國生技公司牛科(Oxitec)研發出一種含有致死基因的基改雄蚊,用以對抗登革熱。這種基改雄蚊與野生雌蚊交配後所產下的後代,並無法長大成「成蚊」,因此就能扼止病媒蚊的數量。

後來,牛科公司將此生物防治法運用在巴西東南部城市皮拉西卡巴城市(Piracicaba)。每天清晨七點,他們開著貨車,沿途放出車內用塑膠容器盛裝的十萬隻雄性蚊子,讓牠們飛出去與野生雌蚊交配。一年後,當地的登革熱病例減少率達百分之九十一,堪稱效果卓著。

生物防治在美止步

費朵諾芙希望對付玆卡病毒,也能如法炮製。不過,費朵諾芙表示,這種看似效果顯著的生物防治法尚無法適用於美國,原因在於美國人對於基改生物仍有疑慮;負責此事的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需要確認基改蚊的安全性,即牠們不會造成人類和環境的危害。

後來,當管理局好不容易允許基改蚊在佛羅里達群島進行測試時(因為當地爆發登革熱疫情),沒想到部分居民聽說了便開始組織抗議行動。

儘管如此,「已有來自美國兩黨六十多位的立法者寫信給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長,要求她基於聯邦法敦促島民採用新科技。」費朵諾芙說。

對費朵諾芙而言,「比起使用殺蟲劑,生物防治法既有效,也對環境較友善。」這點,她覺得在瑞秋.卡森的時代如此,現在也是,而比前人更幸運的是,對遺傳學的更多認識,讓現代人更有能力善加運用所知去影響生物控制。

超越國界
提倡建立科學外交


除了贊成用基改蚊對抗病媒蚊,解決所有跟病媒蚊有關的疫情,費朵諾芙也主張種植基改作物,以解決地球因人口過多所面臨的糧荒問題。

因此,當許多人提倡有機農業,她卻不以為然,「如果人人都改成有機生產,我們大概只能讓全球一半人口不挨餓。」

基改更環保

此外,費朵諾芙也始終相信基改農作更能保護地球。她的理由是:「如果你為了餵飽全球日益增長的人口而開墾更多的農地,勢必要砍伐更多的森林。如此一來,就會將地球沙漠化,但要是我們能在已經開墾的土地上種植愈多的作物,就對地球環境愈有利。」

另一方面,除了在面對當今人類所遭遇的難題,費朵諾芙可本著科學家的身分,給予關心、了解和研究,她在美國國務院擔任科技顧問的角色更大大提升科學的實用性,因為她的工作就是促進國際間科學家之間的交流和合作。

科技無國界

費朵諾芙表示,地球現在有六十多億的人口,一個壅塞的地球問題叢生,如食物、水、資源、氣候變遷、環境惡化等。其他國家可能對美國文化和政治失去敬意,但還是很歡迎科學和科技問題的國際合作。

今天,美國與某些非正式邦交國仍有科學方面的互動關係。在職責範圍內,費朵諾芙與團隊曾促進科學互動交流,以處理中東國家的水和健康問題。

而各國之間可能因政治、宗教等原因處於不睦,但科學當前都能盡棄前嫌。最典型的例子是一個稱為「以色列-巴勒斯坦科學組織」的小團體。他們為了對付地方性的疾病,攜手合作找出某個致病基因,讓費朵諾芙見識到科學的不凡力量。

費朵諾芙期許國際間能多多建立科學外交,一起解決人類共通的問題,也以此印證科學界流行的一句話:「你我可能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屬於不同的政體,但仍能跨越各種鴻溝討論科學。」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