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向康復大道 系列報導之一 八里療養院的春天

陳玲芳 |2017.04.29
3084觀看次
字級
近年來,精神疾病導致令人震驚的社會悲劇層出不窮。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長胡海國醫師指出,以往所謂「精神分裂症」,兩年多前即已正名為「思覺失調症」;當人產生「思考」與「知覺」功能失調時,只要能夠及早治療,治療效果會較樂觀。圖/記者楊祖宏、八里療養院提供
康復之友順德從創作中重獲新生。圖/記者楊祖宏、八里療養院提供
拼布班班長小惠從投身院內拼布與清潔工作隊中,漸拾身心靈的平和與健康。圖/記者楊祖宏、八里療養院提供

近年來,精神疾病導致令人震驚的社會悲劇層出不窮。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長胡海國醫師指出,以往所謂「精神分裂症」,兩年多前即已正名為「思覺失調症」;當人產生「思考」與「知覺」功能失調時,只要能夠及早治療,治療效果會較樂觀。如何克服精神障礙、改寫思覺的幸福劇本?國內幾家公立療養院,長期以來默默為病友恢復精神健康,做了許多努力與貢獻,茲以「迎向康復大道」系列報導,為康復之友喝采,也向勞苦功高的醫護人員致敬。

思覺的幸福劇本

一般人對精神疾病的偏見,來自於「對疾病的不了解」。其實,精神疾病如同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只要「按時用藥,規律回診」,精神疾病病友的生活,仍可與一般人無異。八里療養院表現優異的康復之友順德與小惠,即是「真心接納自己,與病為友」,進而「走出自己一片天」的佳例。

「二十二歲、甫自大學畢業的年輕人,為準備出國留學,在補習班補英語。某日,家人發現他的言行異於往昔,除了不愛出門,跟家人的對話也愈來愈少。甚至常把自己關在房裡,有「自言自語」現象。由於他和家人關係一向親密,因此,在家人積極勸說、陪同下,他沒有抗拒,來到精神科門診就醫。

醫師診察發現,近半年來,他不時覺得有人在「注意」他,甚至「監視」他的行動。由於一直擔心有人要對他不利(「思考」失調症狀),同時也會聽到別人對他說三道四的話語(「知覺」功能失調症狀),因此他不敢外出,每天待在家裡,覺得這樣「比較安全」。

在醫師給予抗精神病劑治療後,病人的「思覺失調」症狀消失了。之後,他在規則接受適當劑量藥物治療下,順利出國留學並完成學業;接下來,他在職場上的發展,也很順遂。感情生活亦如魚得水,擁有美滿家庭。

台大精神科名譽教授、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長胡海國,常以此「思覺失調症」典型案例,提醒社會大眾,罹患「思覺失調症」其實並不可怕,以其對案例的觀察,發現只要及早治療,此種思考及知覺的失調症狀,都可獲得良好掌控,病人也能在人生旅程上,走出自己的一片天。

鼓勵自己振作 不棄美好人生

衛生福利部八里療養院表現優異的康復之友順德,精神病史長達二十五年,他曾以自己最愛的運動「打籃球」為場景,創作一幅名為「最快樂的時光」作品,畫中的順德,透過他最熱愛的運動,一邊紓解壓力,一邊鍛鍊身體。他表示,自從生病以來,從莫名抗拒到規律服藥,也以聽音樂、打籃球、畫畫、捏陶,幫助自己「身體變好,思想變清楚」。

自認個性內向、抗壓性較低的順德,從十九歲、就讀五專時,開始出現幻聽、妄想症狀,原以為只是不堪課業壓力而偶然發病,不料之後上成功嶺受訓,病情突然暴走,變本加厲到讓他不知所措,被送到急性病房,經醫師確診為「精神分裂症」。服藥一段時間,控制住病情後,他鬆懈了下來,不久又因忘記回診、斷藥,導致病情反覆,不斷換工作。

而今,順德在八里療養院跟邱碧霞老師(職能治療師)習陶已經超過三年,期間經歷了許多困難與失敗,在日間留院的工作人員不斷鼓勵,與職能治療師的耐心輔導和支持下,順德目前已經能將想法具象呈現在作品中。他說,自己從沒想過要放棄美好人生,「我總是跟自己說,我要振作,也感謝許多幫助我的貴人、好人。我最愛玫瑰花,我希望我的人生像燦爛的玫瑰花;用永恆材質的陶瓷來製作,則代表我忠貞不二的愛」。

順德的作品「美麗家園」曾在二○一五年獲得富邦身心障礙全國才藝競賽百合獎,並在衛福部心悅陶坊心靈藝術特展及國家文創禮品館設櫃展售。去年九月,他也應邀參加富邦基金會於松菸文創舉辦的藝術展覽。

服藥+職能治療 可重回人生軌道

為讓社會大眾了解精神病人是有能力逐步回歸社區,並落實精神疾病的「去汙名化」,八里療養院於今年三月三日舉辦「櫻花綻放 百花齊開」精神疾病去汙名化康復體驗活動,期待透過多元活動設計,提供社會大眾、精神病人及其家屬對精神疾病的正確認知。

八里療養院院長陳俊鶯表示,罹患思覺失調症的患者,可能因症狀影響而有失常的思考及行為,如順德也曾因反覆無常、嚴重幻聽,一度脫離正常人的生活軌道。然而,經過專業的精神醫療、家人的支持與陪伴、日間病房參與職能治療、學習把專長付諸行動,病友多能愈活愈自信。

如拼布班班長小惠,曾因養女身世而在心中埋下陰影,在求學階段出現情緒不穩,出社會後從事銀行員、會計等工作也毫無定性,而於二十七歲被診斷為「憂鬱症」,前幾年也常自行斷藥,直到近年來願意「真心接納自己,與病為友」,定時服藥、規律作息,投身院內拼布與清潔工作隊,才逐漸重拾身心靈的平和與健康。

陳俊鶯說,八里療養院舉辦康復體驗活動,希望透過各項「職能復健」成果展現,讓社會大眾看見精神病友康復的無限希望。她強調,精神疾病如同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高血壓是血壓控制失調、糖尿病是血糖控制失調,而精神疾病是腦部控制失調,只要「按時用藥,規律回診」,精神疾病病友的生活,仍可與一般人無異。

該院職能治療科主任張自強說,病友們雖然因為生病,曾經跑出人生的「軌道外」,但愈早進入醫療,規律服藥並搭配復健訓練,包括各項職能治療,要將他們拉回「軌道內」其實並不難,「有愈多人支持,愈能讓他們及早回歸社區,走向回家的路」。

精神疾病去汙名 康復之星好給力

陳俊鶯說,精神疾病的醫療照護應該是「全方位」及「多元化」,該院所提倡的「康復之星」復健治療模式,係指精神病人在接受涵蓋醫師、護理與職能治療、心理、社工專業的精神醫療照護外,更提供多元的職能復健及工作訓練,增強及完成病人的五項康復力(抗壓力、補腦力、自主力、融合力、生產力),而達到最佳的復健成效目標,使病人能順利回歸社區,獨立自主,並成為「生產者」,開創新人生。

二○○六年聯合國大會通過「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其目標在於促進、保護和確保實踐身心障礙者的人權、自由及平等,並促使身心障礙者的固有尊嚴被尊重、不受歧視地融合於社會、尊重其差異及機會均等。

衛福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司長諶立中表示,台灣實施精神衛生法近十年,但囿於長久以來社會大眾對精神疾病「諱疾忌醫」,帶給病人融入社會的阻力,故於第二十二條明列:「病人之人格與合法權益應受尊重及保障,不得予以歧視。對病情穩定者,不得以曾罹患精神疾病為由,拒絕就學、應考、雇用或予其他不公平之待遇。」期為精神疾病解除汙名枷鎖。

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賴德仁指出,一般人對精神疾病的偏見,來自於「對疾病的不了解」,以及無法「設身處地」同理病人,不但影響病人及家屬的就醫意願,更因此延誤及時以適當藥物治療的時機,導致病情加重。他呼籲國人支持並重視精神疾病的「去汙名化」,讓精神病人能夠活出自信與尊嚴。

中華民國康復之友聯盟李麗娟理事長表示,康復之友聯盟設立宗旨在積極爭取精神障礙者之權益與福利,並維護其人權。「去汙名化」目的在喚起社會各階層對精神障礙者的認識、關心、接納與支持,還給精神障礙者及其家庭「真正平等且有尊嚴」的生活品質。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