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 台灣文學故事1963】她的名字是夏丹琪

文/詹閔旭 |2017.04.24
2010觀看次
字級

一九六三年一月,內政部下令查禁《心鎖》,夏丹琪自此不見天日。

夏丹琪是何許人也?她是郭良蕙長篇小說《心鎖》裡的主人翁,也是台灣文學最被低估的女性角色之一。《心鎖》於一九六二年刊載在《徵信新聞報》副刊,同年九月正式出版,這本小說以一場舞會拉開序幕,時間設定在晚上十一點,酒精、音樂、香菸、笑語連連。試想一下,身處在民風仍相對保守的一九六○年代,青春正漾的夏丹琪不在書桌苦讀,反而流連派對,夜不歸家,甚至躲在耶誕樹後面與男人熱情擁抱、交換口水。晚上十一點多了,我們不知該責罵夏丹琪還未上床休息,還是慶幸她還沒上床。

一九六三年一月,內政部下令查禁《心鎖》,夏丹琪自此不見天日。

《心鎖》被禁的原因眾說紛紜,其中一說與夏丹琪大膽瘋狂的情愛史有關。夏丹琪任性、妄為,她一再違背母親意願,暗地裡和母親不中意的窮小子幽會,私嘗禁果。女性追逐愛情的故事向來和現代性息息相關,象徵自封建傳統的父權體制解放。根據研究指出,自由戀愛是台灣日治時期逐漸浮現的現代概念,但一直到一九六○年代,僅有三分之一的婚姻是自由戀愛產物,其餘三分之二仍經由父母之言、媒妁之命一手促成。自由戀愛和父母之命既矛盾又衝突交織呈現出女性的枷鎖,轉化為一種女性獨特的現代性經驗。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下,摩登女郎夏丹琪是挑戰傳統倫理秩序的元凶,她不只勇敢追求現代愛情,婚後更兩度外遇,其中一名外遇對象甚至是丈夫的弟弟,坐實毀家廢婚企圖。

除了故事放浪大膽,《心鎖》被禁的另一個原因,恐怕和小說家郭良蕙本人作風脫不了干係。郭良蕙生於一九二六年河南開封,戰後隨擔任空軍丈夫渡台,一九五○至一九七○年代活躍於文壇,幾乎每年推出一本作品。值得注意的是,戰後初期台灣文壇以反共和懷鄉為大宗,郭良蕙擅長刻畫男女情愛及人性糾葛,無疑是一大異數。再加上小說家注重化妝裝扮、熱衷舞蹈,外型亮眼的她又跨足影視圈,難免引人側目,議論紛紛。

夏丹琪在小說結局並未遭受社會責難,現實世界的郭良蕙則因為《心鎖》以及前衛作風遭受公審。蘇雪林撰文指控《心鎖》敗壞社會善良風氣,謝冰瑩也在中國文藝協會理事會提案開除郭良蕙會籍,理由是:「她以這樣一個形象,寫出這樣一本小說,社會觀感很壞,人人戴上有色眼鏡看男女作家,嚴重妨害文協的聲譽,應該把她排除到會外。」中國青年寫作協會、中國婦女寫作協會隨後開除郭良蕙的會籍,逼她把筆放下,逼她讓女人回歸家庭,洗衣、淘米、忘記自己的樣子。

《心鎖》事件並非偶然,夏丹琪與郭良蕙的故事揭開了一九六○年代女性面臨的難題。隨著台灣經濟轉型造成城鄉流動,許多年輕女性前仆後繼離開家庭,置身崇尚現代生活氛圍的大都市,她們成為一個又一個夏丹琪,她們或許不似夏丹琪離經叛道,卻如她一般,富於幻想,渴望自由,對於兩性關係和現代浪漫愛情充滿好奇與窺探的無限慾望。她們不明白為何只有父母認可的愛情才能獲得祝福。

在台灣,愛情一點也不純粹,一點也不浪漫,總得面臨來自家庭或社會的品頭論足、指指點點。《心鎖》在一九六三年一月被禁,同年十月,瓊瑤出版第一本小說《窗外》,再以禁忌的師生戀揭開日後持續半個世紀以上的瓊瑤旋風,傳統、現代、愛情的角力終愈演愈烈,直至愛真正可能成為一種人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