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原民赴祕魯 為氣候變遷發聲

 |2017.04.22
2292觀看次
字級
國際高山族農夫大會在祕魯舉辦,克丘亞人(Quechua people)的馬鈴薯公園成為交流場域。圖/蔣宗裕

【本報綜合報導】回到過去,走向未來。氣候變遷成為顯學,不像過去都只由學者、科學家來發聲,包括聯合國等國際組織開始發現高山原住民農夫的力量;原住民與天地、自然和諧共存的生態農法,包括天然蓄水、混作、世代保種等古老的傳統智慧,現在成為因應氣候變遷的救命藥單之一。

第四屆高山族農夫大會四月十九日在同受氣候變遷之害的祕魯舉行,參加的國家、地區還包括台灣、中國大陸、印度、巴布亞紐幾內亞、菲律賓、泰國、吉爾吉斯、不丹、塔吉克等。今天四月二十二日是世界地球日,在祕魯古城庫斯科的會場上,與會的高山族農夫要向世界發聲,倡議原住民古老的傳統農作知識也是對抗氣候變遷的一項利器,台灣原住民也在大會上向國際宣布,將持續跟政府溝通,讓原住民的傳統知識,能夠更受尊重。

台灣今年由新竹泰雅族Yapit Daly亞弼.達利、新竹泰雅族Pagong Tomi(芭翁.都宓)以及那瑪夏卡那卡那富族的Apuu阿布娪等三位,代表赴會。

大雨大旱 帶來糧食危機

國際環境與發展組織(IIED)指出,氣候變遷帶來生存與糧食危機,其中又以高山族受害最嚴重,難以預期的大雨、大旱,已經嚴重影響作物生長與糧食生活。

過去大會主題著重在原住民所遭遇的氣候變遷危機與糧食問題,今年則強調各國政府重視狀況,十九日大會首日論壇的圓桌會議中,台灣代表受邀分享國家提倡經驗。

Yapit Daly亞弼.達利說,過去台灣原住民跟政府的關係十分緊張,雖然二○○○年台灣政府特別為原住民發布實行了原住民基本法,不過,長久以來並未落實;未來將持續跟政府溝通,讓原住民的農業知識,可以進入政策中,真正受到尊重。

百年耕作智慧 口語相傳

高山原住民過去被汙名化成為高山環境受破壞的因素,不過,近年來,人們才開始發現原住民的傳統農法,不僅不會破壞生態環境,甚至還是一種有利於環境、環保、低碳,而且可以因應現今極端氣候下大雨、大旱的方式之一。

原住民的傳統生態農法是由各個部落在當地數代中因應地勢、氣候逐漸發展出來的耕作方法,這個方法沒有文字,是靠著口語一代一代流傳下來;近年來,平地提倡混作來抵抗極端氣候下的蟲害等危機,事實上老早在原住民的傳統中,存在百年以上。

氣候變遷的危機之下,原住民的草根行動成為國際顯學,目前行政院正在制定氣候變遷適應相關政策,不過綜觀其中,幾乎沒有納入原住民角色,與國際趨勢背道而馳,若能納入,應可讓策略更加全面、多元化,也是台灣向國際宣示、走進國際交流的重要籌碼。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