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國裡的原始部落

文╱張卉君 |2017.04.16
1489觀看次
字級
在海上與虎鯨家族相遇,是每個解說員夢寐以求的好運。圖╱江文龍
比起城市裡的生活,我更習於自然,在那個海闊天空的野外,有我嚮往的自由,和一般人無法理解的「安全感」。 圖╱林靜怡
(摘自《黑潮洶湧》,大塊文化出版)

與鯨相遇

為著如此純粹的相遇與信任,以及那相遇瞬間過於豐盛的美好,我坐在船頭嚎啕大哭了起來。

一九九六年八月十五日,我在花蓮外海第一次遇見虎鯨。

那是一趟海上調查的船班,為了了解東部海上的鯨豚種類與數量,我和當時的「尋鯨小組」成員,在經過好幾個小時的海面搜尋和夏日烈陽曝曬之下,幾乎已經對這趟航程失去了耐心,只想要趕快上岸,一心想的都是我那還等在岸上、不知道會不會跑掉的狗。

沒有想到在眾人意志都快被消磨光的剎那,平靜無聲的海面上竟然劃出了一隻高聳的背鰭,接著是一道水霧狀的噴氣。船上的人幾乎同時大叫了起來,那是不可置信的尖叫、是極度興奮的狂吼,還伴隨著眼眶的溼熱——從深藍海面下破水而出的黑白郎君,漆黑的體色如同沒有星星的夜晚,而那塊白色的眼斑則對比出一種熊貓狀的可愛,那是海上鯨豚解說員夢寐以求,哪怕一生只相遇一次都好的虎鯨!

這次遇上的是一個虎鯨家族——在這頭公虎鯨和母虎鯨之間,夾著一隻未成年的小虎鯨,牠們優雅地浮出水面,好奇地朝船隻張望,對於船隻緩慢地趨近並不閃躲,而是輕柔地靠近了我們。

作為一個學生物的人,我其實沒有太多物種迷思,與每一種鯨類在海上的偶然相遇,對我都是一段美好的時光;但作為一個平凡人,面對「虎鯨」這種鯨豚家族中的夢幻明星,同時也是當年在台灣沿海極少有正式目擊紀錄的神祕物種,我還是激動地流淚了。

那是一種無可言喻的感動,我的欣喜不僅源於我們的相遇,還有牠的不閃躲,帶著全然地信任接近船隻邊緣,那樣的距離幾乎是觸手可及的靠近。那一刻,我們之間沒有語言,卻如此深刻地感受到彼此的連結,那是我永遠無法忘記的感動。為著如此純粹的相遇與信任,以及那相遇瞬間過於豐盛的美好,我坐在船頭嚎啕大哭了起來。

那之後,每年在海上解說,帶著來自台灣各地的朋友出海,我都會和船長開玩笑說:「走吧,船長,我們去找虎鯨!」彷彿我們是一支海上探險隊,曾經闖入桃花源之後,就再也忘不了那刻的飽滿,以致日後總還是想要依循著通往美好世界的入口,只盼能夠再次相遇。

相較於人,我的朋友更多是動物,人的世界過於複雜,充滿了利益的算計,讓我常常想要逃離。不諱言,我並不是一個很能適應主流社會的人,雖然是在台北眷村長大的小孩,但比起城市裡的生活,我更習於自然,在那個海闊天空的野外,有我嚮往的自由,和一般人無法理解的「安全感」。

大賣場中的小燭光

我算是很早就認識「黑潮」,說來也和動物有關。當時是因為協助鯨豚研究、做野外調查,早期台灣對於野外鯨豚有研究的人並不多,所以能有機會出海去做第一手的調查記錄,讓我非常興奮,也因此選擇留在花蓮,從二○○一年開始正式搬到花蓮居住。

當時的黑潮,在組織架構上還非常原始,一群想要做鯨豚研究的人聚集在這裡,儼然就是所謂的草創時期。不過人是很複雜的動物,當一群人之間產生利益關係的時候,就會變得有點髒,一切都會變調,讓我不太想碰。還好,這個組織還是有一些純粹的人堅持下去,在後來幾年的發展下慢慢長出自己的樣子,這也許算是一種幸運吧。

相較於其他組織,黑潮的確是不太一樣,就像是一個文明國度裡的原始部落,擁有自己獨立的歷史敘事、信仰與文化——某種程度上,「黑潮人」可能更近似於一種血脈,那些散落在世界各地的血緣,一旦受到召喚便會甦醒過來,然後翻山越嶺來到這裡,最終匯聚為一。作為一個跟這個組織保有十八年以上聯繫關係的「見證人」,我不由得承認這群人之間隱微卻又鮮明的關聯性,那可能是海洋、是鯨豚、是價值觀,更可能是一種共構出來的生活方式。

有時候我會想,如果沒有「黑潮」這個組織、這群人、這個平台,世界會不會不一樣?答案當然是不會。一點「創造收益」的價值都沒有的小小NGO,如同點在燈火通明大賣場中的一盞小蠟燭,在別人燃燒地球享受便利的時候選擇燃燒自己,堅持發出原始人一般的微光,在主流社會中的存在感的確是不高。

但是,如果沒有了這個團體,我相信很多人應該會感到非常、非常寂寞吧。

(摘自《黑潮洶湧》,大塊文化出版)

作者簡介

張卉君

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碩士。來自山城埔里,熱愛跑田野、閱讀、文字創作、逛書店,早年即以「洪亮」為名,在東海岸走江湖。

二○○五年加入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自此以黑潮人自居,曾任: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海洋文化部專案經理、鯨豚生態解說員、美濃愛鄉協進會生態聚落文化研究員、莫拉克災後獨立報導人。獲獎經歷:葉紅全球華人女性詩獎、花蓮文學獎、全國學生文學獎、海洋文學獎、鳳凰樹文學獎等,著有《記憶重建:莫拉克新開災誌─六龜新開災後口述史》。現為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