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佛緣

文/林一平 |2017.03.28
2259觀看次
字級
圖1a:作者畫于右任 圖/林一平
圖1b:于右任墨寶 圖/林一平
圖2:作者畫李叔同 圖/林一平
圖3:作者三十多年前用軟木塞雕刻的對聯
圖3:作者三十多年前用軟木塞雕刻的對聯

文/林一平

二○一六年三月,我以科技部政務次長身分到監察院報告如何降低台灣的產學落差。在監察院看到中華民國第一任監察院院長于右任(一八七九~一九六四)的半身雕像及其墨寶( 圖1a、b)。于右任長髯飄飄,是其正字招牌。他擔任監察院院長達三十四年,是五院院長中歷任最久的一位。

于右任是中國近代知名的書法家,又因鬍鬚甚長,羅家倫詩讚曰:「一枝大筆振東南,一根手杖定西北,青鞋布襪美髯公,神州有你才出色。」星雲大師回憶與于右任的交往,說到曾多次受贈于右任書法。大師還幽默的說:「于右任和張大千的鬍鬚都很長,他們睡覺的時候鬍鬚是放在被單裡面還是被單外面呢?當然我們只是取笑一下,誰也不敢冒犯問他們這個問題。」

于右任虔心向佛,以書法跟大眾結緣。例如北投普濟寺的橫匾即是出於他的親筆手書,普濟寺原名鐵真院,是日本臨濟宗妙心寺派在台北的弘法據點,以鐵道部運輸課長村上彰一之諡號「鐵真」命名;一九四九年藏傳佛教格魯派第十七世甘珠活佛駐錫於此,將鐵真院更名為「普濟寺」,由于右任來題名;星雲大師亦喜書法,他的「一筆字」,一筆而成,充滿哲思和禪意,自成一派。他常說:「不要看我的字,請看我的心,因為我心裡還有一點慈悲。」

二○一二年十二月我受邀到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參訪,剛好館內有不少小朋友以毛筆抄寫經文,端坐凝神,平心靜氣,摒除一切雜念,認真的模樣令人莞爾。許多佛典都讚歎抄經的功德,《華嚴經》提到:「乃至書寫廣為人說,是諸人等,於一念中所有行願皆得成就,所獲福聚,無邊無量。」

不少佛教僧俗擅書法,例如李叔同弘一法師(一八八○~一九四二;圖2)即是,他曾說:「一件好的佛經書法作品,讓人敬重愛持流傳千載,當人們欣賞其藝術美的同時,其所書寫的佛法內容,也同時為欣賞者所閱讀吸收而弘揚開來。」

李叔同與于右任的楷書都以學習北碑為根基,但在風格上差異甚大。李叔同出生富家,書法呈現精神上的追求。他的書法下過苦功,各體的碑帖都臨摹,寫什麼,像什麼。出家之後,更在抄寫佛經過程中無意間達成了卓越的書法成就;于右任則早年貧窮,後來仕途順遂,追求變革創新。他臨摹書法時只求其意,不摹其形,在學魏碑多家法門之中創立出自家風格。

弘一大師和于右任兩人的際遇,相當程度的影響到他們的作品風貌。然而他們隨心自在、聽筆任運的道路則相同。他們寫書法時,就如同《無量壽經》敘述:「若入寶池,池水高低,隨心所欲,調和冷煖,自然隨意,開神悅體,蕩除心垢,清明澄潔,淨若無形,寶沙映徹,無深不照。池流不疾不徐,水波演奏無量自然妙聲,隨其所應。」

而我在觀賞弘一法師及于右任書法時,心中感受則是:「或聞佛聲,或聞法聲,或聞僧聲,或寂靜聲、空無聲、大慈悲聲、波羅蜜聲,或十力無畏,不共法聲,乃至甘露灌頂,眾妙法聲,如是等聲,稱其所聞,歡喜無量。」

一九八○年代我大學時期,閒時亦曾經學習書法。我的練習方式與眾不同,字是用軟木塞雕刻而成。我喜歡雕刻對聯,每刻完一幅,就隨手贈人。因為是隨興的塗鴉,收到我對聯的親友,也不可能收藏,大概都已經亡佚散失了。二○一六年我到嘉義拜訪舅舅、舅媽,一進行,在客廳赫然看到一幅我三十多年前雕刻的對聯「風華雪月光,詩琴棊(碁)酒客」( 圖3)。舅舅和舅媽從小看著我長大,相當疼愛我,愛屋及烏,將這幅對聯以漂亮的玻璃框裱裝至今。回想起年少輕狂,不免感慨時光如梭,往事如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