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一筆字佛光菜根譚】(62)

星雲大師 |2017.03.17
1622觀看次
字級
守護台灣的聖山──玉山主峰雪景。圖/資料照片

 
有容乃大  吃虧是福
給人接受廣結善緣
知過能改品德增上
提起放下身心自在
 ──星雲大師

人我相處之道
文/星雲大師

從小,父母就教導我們做人之道;入學讀書,老師也會教我們如何與人相處。其實,從旁觀之,父母何曾實踐過人我相處之道,老師又何嘗懂得如何與人相處?可見人我相處之道非常困難。
但是,人不能沒有朋友、同事,人不能不和他人接觸;懂得人我相處之道,可以減少很多猜忌、糾紛、破壞、分裂、仇視,所以人我相處之道非常重要。如何與人相處呢?
一、要相互了解:不同的兩個人,要如出自同一個模型,有同樣的思想、同樣的行為,這是不可能的事。重要的是,我了解他,知道他為什麼會跟我不同,自然就不會跟他計較。我喜歡吃米飯,他喜愛麵食,愛好不同,但我了解他愛麵食的原因,跟我好吃飯一樣,為什麼我不能同意他呢?相互了解,就是彼此都知道「你為什麼要這樣」,則一切都情有可原。
二、要相互體諒:他和我不同,本來就是兩個人,怎麼同呢?因此我要接納他的不同。他同我唱反調,世間上凡事本來不是正面就是反面;一物兩面,你認為他是反面,他也認為你是反面。容許不同,體諒相異,則和平相處不為難矣。
三、要相互尊重:眼睛觀看,很有功能;耳朵傾聽,也有作用;鼻子呼吸,功用更大;嘴巴說話、飲食,都有貢獻。但是五官各有功能,要相互尊重,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長處,歧視別人的短處。我耳朵能聽,你眼睛能聽嗎?我嘴巴能講話,你鼻子能說嗎?人與人一旦不能相互尊重,就無法維持友好、和諧的關係。但是社會是由士農工商各種人等,包括生產者、消費者、促銷者共同成就的,你一定不肯承認對方的存在,自己也難見容於人,所以要相互尊重,才能共同生存。
四、要相互包容:自己的口舌,有時候牙齒也會咬到舌頭,你能把牙齒打斷嗎?只有忍耐包容一下就過去了。有時候雙腳走路不慎跌了一跤,也要靠手來撐持才能站得起來。人我相處,彼此都要容人之短,取人之長;長短互補,才能相互為用。一根特長的建材,但不適用,也要截短才行;我們生存在世,是靠著多少長輩、前人,原諒我們的無知,包容我們的錯誤,我們才能成長,我們對別人又怎能不同樣施予一些包容呢?虛空能容大地,海洋能容江河,高山能容虎豹,政治能容異己;有容乃大,這是千古不變的名言,誠不虛也。
五、要相互讚美:人和人相處,大家都漠然、消極,雖沒有排斥,但還不夠,應該積極的施與一些讚美。所謂「愚者也有一得」,再笨的人也有一些所長,例如他很本份、很規矩、很忠厚、很有信用,這些都值得讚美。當你經常讚美別人,也會獲得別人的讚美,何樂而不為呢?
六、要相互幫助:人與人之間,互助才能生存,啞巴、聾子、瞎子,不就是互相幫助,才能逃出火窟嗎?我們看日本人開的公司都叫「會社」,中國商人都叫「股份」,就是因為合作、幫助,才有成就。
相處之道多矣,以上只是舉其要者。但是果真能做到這數點,則創業、成就,不為難矣。

──摘自《人間萬事》第一冊 p.66

【修行問題】
如何能不見別人的是非、善惡、過患呢?
 

人,往往只看到別人,看不到自己。由於自我的觀照不夠,因此產生煩惱;如果我們懂得觀照自己,常常自我反省,並且待人以寬,律己以嚴,遇到事情的時候,能夠把自己和別人的立場對調一下,想想如果我是他,他是我,那個時候,平等心、無分別的心就會生起,也就不會過於計較人我之間的是非、善惡與過患了。
尤其,學佛修行的人,和別人相處,「要觀德莫觀失,要隨順莫違逆」,凡事看好的一面,不要太計較過失。所謂「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何況即使沒有過,我們本身有時也會製造一些誤會,如果只站在自己的立場,做不當的要求,導致珍貴的友誼、親情因而破壞,殊為可惜!
如何才能不見別人的是非、善惡、過患呢?最要緊的,是要淨化自己的心,淨化自己的看法。也就是要有如下八種心:
1.平等心:就是無分別心,你能把人我之間,用平等心去看待,自然看不見別人的是非、過患。
2.慈悲心:慈悲的意思是:慈能予善、予樂,悲能拔苦、除難。有了慈悲心,做人處事真是無往不利。
3.廣大心:就是包容心,彌勒菩薩大肚能容,能容納好與不好的一切事情,所以,他心寬體胖。
4.空無心:虛空能容,所以能成其大。我們的心要像虛空一樣,對於是非、善惡,用虛「無」的心,空去一切。無,無心是大智若愚,無心裡面自有更大的智慧包容一切。
5.般若心:般若就是最高的智慧,所謂「生佛平等,自他平等」,你懂得自他平等,就能把世間的差別現象統一起來,從差別裡認識人我一如,就能不見別人的是非、過患。
6.感恩心: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是時時心存感恩的人;用感恩心來待人,則人人都是善友;用感恩心來處事,則處處都是淨土。
7.助道心:發心布施佛法真理給人,幫助別人學佛入道,能以此助道心待人,自然不見別人的過患。
8.惜福心:惜福就是珍惜自己的福報,自己要有惜福心,自然就會淡泊物欲,自能不見別人的是非、過患。

──節錄自《六祖壇經講話》第二冊〈坐禪品‧問題講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