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的話 寶橋的竹子

文/妙凡 |2017.02.25
3699觀看次
字級

讀小學時,到了竹筍收成的季節,每天凌晨五點左右,親愛的母親就會騎著重量級的腳踏車,載著我到竹園採收竹筍,母親用他那一把長長彎曲的刀柄,拍拍蓋在每一叢竹子底下厚厚的土堆和枯葉,馬上就能夠判斷,哪裡有新鮮的竹筍可以採收了。

在竹園裡,我拖著裝竹筍的袋子,睡眼惺忪的跟著,覺得媽媽好厲害:「怎麼看得出來哪裡有竹筍?」偶爾我也會想,為什麼我同竹筍一樣,總在睡的正酣的時候,給媽媽從床上「挖」起來呢?竹子和竹筍、母親和我之間,有一種情感的連結,因此,看到竹子,總覺得特別的親切。

後來,到佛光山學佛,這原來滿山遍野的麻竹園,經過了篳路藍縷的開山,現在已然有了不同的叢林氣象。山上現在竹子最多的地方,就是寶橋下的歷史公園了。每天清晨,這裡雲集各種鳥類、松鼠,飛躍於天地之間,在人間佛國,逍遙。

經過寶橋,總令人忍不住放慢腳步或佇立觀望,往下是深深的溝渠,放眼過去是與清風白雲交錯的竹林,渾厚的竹幹或綠或黃,記錄近一甲子的開山軌跡,這裡,有讓人流連徘徊,無法忘懷的記憶。

竹子,有它的成長哲學,據說,竹子前四年,總共只長三公分,到了第五年,每天以三十公分的速度成長,僅僅六周,就可以長高十五公尺。前四年的時間,竹子將所有的力氣往下、往旁扎根,一來吸取養分。二來加強根部的力量,此起彼落的長出更多的竹子。所以養深積厚,是為了等待時節因緣一到,一瀉千里。

寶橋的那一端是人間佛教各種文教、修持的弘法;寶橋的這一頭,是家師星雲大師念茲在茲的培養佛教人才的搖藍,佛教發展的心臟──佛學院。竹子,恰好是這兩個世界最好的寫實。

萬千佛子,要承擔如來家業前,先在佛學院沉潛學習,如竹子前四年的養成;未來,走到寶橋的另一端,要有無畏的勇氣,發心弘法,發展佛教,更要有鄭板橋所說的:入世,應有「豪氣凌雲,不為俗屈」的氣魄和胸襟。

在佛經裡,寶橋,曾經有一位青衣女子的宿世佛緣;如今的寶橋,也承載著生命覺悟的過渡。合掌以為華,願走過這寶橋的佛子,一路好走。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