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攝法

文/慈容法師 圖/人間社 |2017.02.12
4321觀看次
字級
慈容法師 圖/人間社
人,是群居的動物,從家庭、學校到社會,不能不和其他人互動。因此人際之間的相處是生命中最重要,也是每天都要面對的問題。因此,自古以來的社會人群,無不重視「人際關係學」。圖/人間社

人,是群居的動物,從家庭、學校到社會,不能不和其他人互動。因此人際之間的相處是生命中最重要,也是每天都要面對的問題。因此,自古以來的社會人群,無不重視「人際關係學」。

佛教是一個重視大眾、群居和諧的宗教,佛教的「四攝法」、「六和敬」是人際關係學的指導方法;《維摩詰經》、《善生子經》、《孛經》等,都具體詳載人與人之間應該如何相處,才能營造一個祥和的淨土社會。

尤其「四攝法」佈施、愛語、利行、同事,更是和諧人我的妙方,通行於家庭、社會各階層,是為人立身處事的準則。所以,我們佛教徒欲行菩薩道,隨緣度化眾生,必須要有善巧方便,才能讓眾生樂於親近,攝受感化而行善道。如《華嚴經》云:「若能成就四攝法,則與眾生無限利」。「四攝法」,分述如下:

第一、布施

布施,也不一定是以物質或金錢,作為幫助他人的工具。像國際佛光會的會員彼此隨喜讚嘆,一句好話鼓勵,就能給人無限的希望;隨手功德,做義工、做環保、撿垃圾,為人服務,人間淨土就在當下;乃至家庭普照,聯誼溝通,給人歡喜,就能促進社會和諧;甚至到醫院、孤兒院、養老院關懷鰥寡孤獨,給人無比的信心力量,這些都是珍貴、至高無上的無畏布施。

第二、愛語

菩薩的行儀很高尚,但是菩薩的姿態很低。好比一個大人要跟兒童說話,必須蹲下身來,以小朋友聽得懂的話,才能讓兒童歡喜接受。

愛語是說話的藝術,不是阿諛奉承,更不是花言巧語。愛語是以愛護他人為出發點,是無私無我的,是慈悲的。是對人誠懇的語言,是光明的語言,是希望的語言,是可以振奮人心,鼓勵向上的語言。

人我之間的相處,有時候,一句話表達得不好,就會產生磨擦,夫妻之間、朋友之間、部屬之間,若是責備太多,彼此也會有隔閡與疏離,這是做人處事的缺陷。所以我們要「以鼓勵代替責備,以讚美代替呵斥。」

第三、利行

利行,就是做對別人有利益的事情。比如居家生活,幫忙照顧小孩、幫忙跑腿、幫忙提重物、聽人訴苦、安慰受難的人;生意往來,要製造雙贏,要圖利他人;公家部門,要給人方便,要主動服務。凡是肯利益他人,肯捨己為他人謀求福利的人,必定都能獲得尊敬與擁護。所以幫助別人,其實就是在幫助自己;給人歡喜,就是給自己歡喜。

第四、同事

我們在社會上,想要成為一個部門的主管,首先必須具備的條件就是同事攝。你能身先士卒、以身作則,勤勞、吃虧、忍耐,就能帶動與你共事的人,培養默契,成為一個優良的團隊,大眾自然也會推舉你為領導人。就如觀世音菩薩,「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因為觀世音菩薩能站在對方的立場設想,與對方感同身受,眾生才願意親近。

在社會上,無論那個階層的人,懂得善用「四攝法」,必能圓融人際關係,並於其中獲得自他的利益,人生充滿了和諧與友誼。

大師說:

「慈悲喜捨是人我相處之道,

忍辱柔和是人我相處之道,

慚愧感恩是人我相處之道,

惜福結緣是人我相處之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