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 阿拉伯人何去何從?

鄭慧慈 |2017.01.25
1949觀看次
字級

執筆人/鄭慧慈(政大阿語系系主任)
阿拉伯之春革命之後,緊接著是嚴峻的阿拉伯之冬,敘利亞和伊拉克的內戰、伊斯蘭國的崛起、埃及危機、葉門政變等,死傷人數以百萬計,影響區域和平與穩定。儘管阿拉伯學校與家庭仍遵循傳統禮教教育新一代,卻因戰爭、暴動、教派鬥爭,導致統治者與人民對立,新世代的年輕人追求時尚與物質享受之餘,暴力與好鬥的風氣盛行,他們理想中的「文明社會」常與傳統禮教相互衝突,代溝日深。阿拉伯世界情勢較革命發生之前政治更不穩定,社會更混亂,經濟更蕭條,人民紛紛移民海外……。

阿拉伯革命行動中,年輕人所訴求的「文明社會」,其特點之一便是打破國家意識,追求阿拉伯與區域性的整體自由、民主及團結。然而這種外來的民主,在大多數的阿拉伯國家都造成很嚴重的流血衝突,即使是在阿拉伯之春的發源地突尼西亞,這幾年的經驗也是製造更多的恐怖分子。這些人的背後隱藏著黨派的宗教與政治目的,這些黨派也不見得懷抱任何中心思想或崇高理念,有些黨派跟隨者甚至盲從於領導者,對其所屬黨派理念一無所知,只能說這是一個阿拉伯人迷失的時代。

令人疑惑的是,列強與部分阿拉伯政府以反恐為名,在這區域角逐利益,結合當地的政黨與教派,製造戰爭、仇恨與血腥的社會氛圍。此狀況讓人憶起二○○三年美伊戰爭的後果,是一連串的混亂與恐怖主義的猖獗,相同的故事在阿拉伯世界一再重演。

阿拉伯人的迷失在歷史上已經不是第一次,屢次都是在外族的占領之下集體向下沉淪。最顯著的例子便是鄂圖曼土耳其長達四百年的統治;鄂圖曼政府將阿拉伯高級知識分子與菁英延攬到伊斯坦堡,營造繁榮的土耳其文明,阻斷阿拉伯本土的發展,使得阿拉伯社會僅見貧窮、疾病與無知,許多流傳至今的陋習與迷信,便源自於鄂圖曼土耳其統治時期。

而這一次的阿拉伯迷失似乎是溯源於一九四八年巴勒斯坦被分割。耶路撒冷是穆斯林第一個朝拜方向,也是穆罕默德登霄之地,對阿拉伯人而言,是僅次於麥加與麥地那的宗教聖地。十字軍東征時期沙拉賀丁備受阿拉伯人尊崇,至今仍被奉為阿拉伯英雄,便是因為他對抗十字軍,收復耶路撒冷。許多阿拉伯領袖都明瞭這種精神的聯繫,認為解決巴勒斯坦問題是達致中東和平的方法。沙烏地阿拉伯費瑟國王便曾對全體穆斯林演講,強調「神聖的耶路撒冷在呼喚你們,求你們將它從苦難中救贖出來。」二○○八年利比亞已故獨裁者格達費在大馬士革阿拉伯聯盟高峰會議上的講詞,便斥責阿拉伯領袖們諂媚西方,漠視西方的控制與侵略,強調巴勒斯坦的阿拉伯屬性,認為阿拉伯政府無能對抗列強,解決巴勒斯坦問題,以致恐怖主義和暴動四起。這篇講詞被阿拉伯人視為現代最有影響力的講詞之一。

事隔近十年,阿拉伯世界的恐怖主義和暴動有增無減,巴勒斯坦的分割象徵著阿拉伯世界瓦解的開始,問題懸宕未決,今日阿拉伯世界的亂象與沉淪本在意料之中。

人類的進步無非建立在政治、社會的穩定上,阿拉伯世界缺乏民主社會的基礎與經驗,強制將西方的民主施行在阿拉伯國家中,僅會造成社會的動盪和分裂,讓偏激分子借題發揮。令人擔憂的是阿拉伯文化與價值觀會因宗教傳統與世俗化衝突而逐漸扭曲,新世代的阿拉伯人將走向何方?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