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因應台灣高教危機

 |2017.01.19
1529觀看次
字級

每年一度全國大專校院校長會議於日前舉辦,會後五大校院教育協進會發表共同聲明,希望政府能夠面對高教三大危機,提出因應之道讓高教得以繼續前進。

在此次會議中無論公私立校長都對高教現況相當憂心;特別對於少子化所帶來衝擊。呼籲要及早訂定三到五年高教退場機制相關暫行條例,以法制化方式讓退場的就退場,而不是任由無心經營的私校董事會藉機歹戲拖棚。

高教是台灣培育人才重要所在,每年有近八百億經費在高教預算上,一般國立大學生平均可獲二十四萬元經費,國立技職生則可獲十六萬元。至於占三分之二私校生卻分不到十分之一的經費,很明顯造成教育資源分配不公平。使得台灣高教長期重國立輕私立,並在不平等差別待遇讓私校位階永遠低於國立。在教改後,一些國立學院紛紛改制大學,私校經營更加困難。如今遭到不可承受的壓力,但此一引爆卻不只是私校受傷,連帶國立也受到影響;如國立研究所招生不足就可知其一二。

教育部長潘文忠在會議開幕時指出,目前高教有「六大沉痾」,首要沈痾就是競爭型經費集中在少數學校,導致大學M型化。潘部長表示,未來將以學生為主體,改變獎補助方式,不再以分配經費來引導大學發展。

其實這幾年教育部所推動的頂尖大學計畫,為了追逐世界排名,造成大學成為學術競技場。教師以論文發表比賽做為經費爭取肉搏戰。教育原本就是要以學生為主體,但如此經費爭取遊戲賽事中,學生不再是主體,而是高教附屬品;教師不以教學為本位,各自關起研究室大門,把學生拒絕於門外,只關心自己學術論文發表的篇數。甚至造假學術論文頻頻傳出,即使最高學府亦是如此,這才是台灣高教最大危機。

目前私校退場機制,重點依舊圍繞在私校退場時教師該何去何從;把學校關了之後要如何處置校產,不要再讓學生去念快要關門學校,避免學生以後畢業時沒有學校可以發畢業證書。此種退場機制考量依舊不是以學生為主體。編列五十億做為高教退場其意義何在?

潘部長強調未來新世代人才,需具備問題解決,生活美學,數位跨域整合,獨立思辨,團隊合作,多元創新等六項前瞻能力。但在我們大學教育內涵中有多少大學教學設計是以此為主呢?在台灣考試升學制度下,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不懂得如何生活,數位能力缺乏,沒有能力獨立思考,更不知如何團體合作,創新力又太過單元。若大學無法提供滿足此六項能力,則台灣的青年會是走向沒有競爭力的未來,勢必會被世界邊緣化。

潘部長已指出高教六大沉痾,也想到如何對症下藥,但如何落實卻有待考驗。不能把高教危機只視為用退場暫行條例來因應即可。必須在預算編列和獎補助有全新的開始,只可惜今年預算已經編列完成並也通過立法院審議,一切似乎也只是回歸理念陳述,無法實踐真正以學生為主體的經費編列概念,但還是可以用政策宣誓和修改高教相關法規,排除高教六大沉痾,具體因應台灣高教危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