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嶠人物萬象】 林維朝的三年避地

文/黃議震 |2017.01.18
3875觀看次
字級
林維朝書法。圖/黃議震

文與圖/黃議震

民國九十五年十一月,國史館出版《林維朝詩文集》,將塵封七、八十年的林維朝部分詩、文面世,一圓林維朝在世時,畢生嘔心瀝血之作,未能付梓的遺憾。

《林維朝詩文集》中收錄有《勞生略歷》、《初囀集》、《怡園唱和集》、《壽文集》四部,為據現存手稿校勘寫定,並將原稿手跡刊出,以呈現史料本來面貌,更為雲林、嘉義、台南文人酬唱的歷史實證。

林懷民在書中為文作序〈公爾忘私──追尋曾祖父林維朝先生〉中,談到林家「家訓」的源起:「一九二二年,我的伯公林蘭芽擔任新港庄助役,曾祖父親書『公爾忘私』,鼓勵他勉力從公,服務鄉梓。這四個大字也成了林家的家訓。」(註❶)

林維朝的自傳《勞生略歷》,記述平生、甲午戰爭至乙未割台後隔年的種種,前半生共二十九年經歷。生於清同治七年(一八六八年)的林維朝,七歲時由業師林逢其啟蒙,受學四書,後從秀才楊棟樑、貢生林如璋學五經、古文,自幼及長與傳統士子無異,以科舉取士為志。

光緒十三年(一八八七年),唐景崧任按察使銜分巡台灣兵備道兼提督學政,並任本年科考主考官,考生林維朝經兩次復試,考取縣學生員,「乃偕同他縣取進諸生往道署簪花、披紅,拜謝唐公選取之恩」(註❷),後唐景崧率諸生參拜孔廟,之後拜謁縣學老師,五月十六日「新科秀才」林維朝返鄉,「諸親友以鼓樂數十陣迎接」(同註❷),衣錦榮歸,光耀門楣。

林維朝中秀才後未滿一月,遽遭父喪,而在家守制,並整理家政;隔年,林維朝向北港資生行借資興工,與人合資經營糖廍,至光緒十八年(一八九二年),嘉義知縣鄧嘉縝委以團防,以靖地方,然接連而來的各種庶務,使得有意進取功名的林維朝,一次次地耽誤內渡秋闈科考。

至光緒二十年(一八九四年)發生甲午戰爭,「上憲命各地方辦理鄉團,欲以禦外侮而靖內難」(同註❷),林維朝在嘉義知縣鄧嘉縝任命下,出任打貓西堡團練分局長,轄防二十二庄,涵蓋今嘉義新港、溪口、雲林北港之部分地區。

而隨著清軍甲午戰爭的戰敗,並於光緒二十一年(一八九五年)乙未割台,顧肇熙以「因受瘴抱病;乞准回籍就醫」離台內渡、胡適之父胡傳奉准離台、唐景崧、丘逢甲、林朝棟、易順鼎、許地山與父許南英、林獻堂與族人、施士洁、汪春源、林維源等台灣要人均西渡大陸;而林維朝亦率家眷內渡,八月二十七日自福建泉州之圍頭登岸,暫居妹婿王子修處。

攜眷赴福建的林維朝一家生活並不寬裕,在稍事安頓後,得知多年所營糖廍遇匪,乃兩度乘輪船返台,一方面處理糖廍之事,一方面籌措安家所需;而內渡的母親、妻子思鄉念切,且疾病纏綿,一家處境苦不堪言。

林維朝曾記避地福建三載後,返鄉時人事全非的景況:「明治二十八年(一八九五年),改隸之際,挈家內渡,前後三年,困苦萬狀。迨三十年(一八九七年)九月挈眷歸梓,家下財物已被諸雇人攫取一空,且禍不單行,母、妻及妹相繼淪亡,生人之苦,於斯至矣!厥後拮据謀生,再整家門。」(同註❷)而客逝他鄉的林母,路遙歸夢難成,埋骨異鄉。

林維朝返台二十年後,再次西渡舊時羈旅之地,發塋迎母,對景難排而賦詩作:「墓門木拱幾星霜,秋雨瀟瀟洒白楊。拾取遺骸歸梓去,不勝悽愴斷人腸。」(同註❷),避地異鄉三載,一夢浮生,往事只堪哀。

註解:

❶出自陳素雲主編《林維朝詩文集》,國史館,民國九十五年十一月初版,第八頁。

❷同註❶之《勞生略歷》,第十二、十四、三十、七十四、三五八頁。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