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佛教的生活行儀

文/人間社記者陳璿宇 |2016.12.04
2657觀看次
字級
妙開法師
陳順章居士
金春枝居士
蔡招娣居士
夏長策居士

文/人間社記者陳璿宇

佛光山福慧家園共修法會,上周日講座主題「人間佛教的生活行儀」於藏經樓法寶堂舉行,由人間社社長妙開法師主持,與談人中華福報生活推廣協會理事長陳順章、中華善濡茶禪文化創意學會理事長金春枝、人間社義工記者團中區召集人蔡招娣、國際佛光會紐澤西協會夏長策,與三百位聽眾分享學佛的精采人生。

妙開法師分享水陸法會送聖的照片,強調參與法會時,重要的不僅是儀軌,而是一顆虔誠的心。佛教就在人間,生活處處有佛法,行住坐臥應如法如儀,出家人有威儀,在家眾也要有威儀,若能秉持一分恭敬心、歡喜心,必感得諸佛菩薩加被。他呼籲「行三好」,就是人間佛教的生活行儀。

金春枝:願當茶禪行者

金春枝表示,中國喝茶文化不只五千年,現今中國有一棵茶樹,歷經萬年演化後,從「不能喝」、「能喝」至「一定能喝」的階段。唐宋以後,茶不只是供佛,早期有僧眾過午不食,藉由飲茶來提神。

第一次參加梁皇寶懺,當她持誦第六卷茶供養,「春先蕊百草甚奇青,茶芽點出馨香噴,玉甌展內雪花輝,趙州公案又重新,睡魔王能退幾度黃昏陣。」心裡很震撼,她覺得茶禪一味就是當下專注,行住坐臥無不是禪。人要能不忘初心,不念舊惡。她強調,過堂應以感恩心吃飯,生活以「四念處」作為生活修行,並發願當個「茶禪行者」。

蔡招娣:建築啟發人生

蔡招娣談及「衣」,舉大師所著《人間佛教佛陀本懷》提到,中國服飾在魏晉南北朝以後,受到佛教與中亞文化的影響,唐朝婦女的衣服裝扮與髮式,受到佛教東傳的影響,宮廷婦女喜愛西域大紅石榴裙、飛天的衣飾,髮式喜歡釋迦牟尼佛的螺髻。中國佛教僧侶所穿的海青與袈裟,也來自於印度,佛教東傳影響中國深遠。

她指出,東漢永平年間的鴻臚寺(白馬寺),是中國最早的寺院。後來,建築又增加,如:院、庵、講堂等,建築巍峨莊嚴,成為中華文化建築的特色。蔡招娣表示,幾年前到海外參訪佛光山的寺院,發現寺院建築充分表現人間性。二○○六年為印度菩提迦耶佛學院設計,參與過程中,對她的人生有很大啟發。在印度艱難的環境中,工程花費三年才完工,現今有二百六十位學生在佛學院讀書,佛光山三位女眾法師在印度展現佛陀的本懷,體現慈悲平等。

陳順章:佛教貼近社會

三十年多前,陳順章為大師的「帥」所吸引,從而成為資深佛光人,一生護持文化教育不遺餘力。陳順章表示,大師推行人間佛教,常說「人間佛教就是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讓佛教更接近社會大眾。

陳順章表示,早期學佛的人不多,朋友常問他「為何要信佛?」現在,帥哥美女手上都戴著念珠,現代人學佛變成一種時尚,人間佛教得以快速發展,必須感謝大師,以「三好、四給、佛光四句偈」為佛光人的生活規範,讓人心更純善。

夏長策:義工就是菩薩

夏長策二十七歲旅居美國紐澤西,每年會利用一至二個月的時間,回到佛光山當義工,在佛陀紀念館擔任英文導覽及翻譯的工作,認識很多義工,體會不同人生。夏長策談及常跟義工聊天,發現每個義工的背後都有感人的故事。

「義工,就是做『給人』的事,生活就是修行,在每個細節中觀照起心動念,做的當下就是威儀。」他強調,現代人最需要的就是宗教信仰,因為一般人容易缺乏安全感,對於究竟要何去何從而感到迷惑,「人成即佛成,只要把人做好,即能成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