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一面鏡子 願見人人是如來

文/滿濟 |2016.10.28
1875觀看次
字級

文/滿濟

「向師父請益,如何開始學習佛法?」

收到這個LINE,思考許久。因為,這是一位對佛教開始有興趣的初學者,講解深了,對方會覺得這麼困難,因而卻步。於是我回答她:

佛的生命觀,是逆向思考的,他生生世世只想待人好。

這個好是一種高度的出發,不是只對親友好,對喜愛的人好,而是對有苦難的眾生,從人到動物到自然保育等,都願意盡其所能,奉獻時間、金錢、心力。

《阿含經》提到佛陀開示學佛的大要,僅有四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看似簡易,要奉行起來,要下真功夫。談玄說妙,是佛學的研討,返觀自照,樂行微善,戰勝小惡,點滴去雕琢我們的身心,勤於清掃自心的塵埃,何有閒暇去理他人的是是非非。

颱風過後,園藝組的師兄弟扶正倒下的樹木,並清理路面紛飛、散落的枝葉。對園藝、環保的師兄弟,心中總有無比的敬意。風雨中,他們為了大眾的安全方便,盡速恢復路面整齊、清潔;而禪觀、念佛、抄經也是澄靜身心的方式之一,但無法「磨磚成鏡」,因為成就無上菩提,須從「眾生中求」。可惜,多數人以學佛為屏障,以為逃到佛教的圈子,一切都會好好的。生病的,會變得健康;愚痴的,會變得聰慧;痛苦的,會變得快樂……佛教不是迷幻藥,更不是仙丹,佛教要人「立於人間,住於智慧,行於慈悲」。

佛陀時代,有個青年,雖出身平民,但由於他相貌堂堂,加上好的口才和風儀,娶得了一位富家千金。有一天,有位親友告之,佛陀將至舍衛城說法。這位青年跟著人批大潮前往,看到佛陀的圓滿之相,也被佛陀攝受,當下決定隨佛出家。出家後,難以適應清苦的生活,意志力開始動搖,想要返回俗家。佛陀知他根機尚未穩固,請人把他召喚過來,親自為他開示。

佛陀為他說了四句偈:

應知貪即苦,貪中快樂無;

愛貪即愛苦,離貪即離苦。

佛陀再以羊群貪愛草原,每天辛苦滋養身體為喻,開導,唯有離貪才是究竟的快樂。

降伏貪欲,不只是出家人,是每個想要找回心靈主控權的人都要深思與學習的課題。對治貪欲,不是那麼容易的。記得幾年前,有次我跟著要買電池的人到了賣場,賣場是個絕佳禪修的地方。架上擺滿精美、新奇的五彩電子商品。那天,我買了一個三孔的轉接頭。隔日清晨醒來,看著那個轉接頭,頓然失笑。「其實,我不缺這個轉接頭。那為什麼要買?因為,可能以後會用到。」花了四十五元買的轉接頭,讓我悟到:原來,很多人去購買不需要的物品是建立在「剛好打折、好便宜,或可能以後會用到……」

現代人想要戒除貪欲,從「日常購物」開始,練習與「小惡對抗」,每一回的交手,你會看到,堅持清醒是需要不斷的練習再練習。

九月經歷莫蘭帝、梅姬兩個颱風,十月的山上,仍時常飄著霏霏細雨。手作陶出窯,小花瓶驚喜燒出點點黃金,金瓶供養案桌上的《金剛經》。

「願見諸相是泡影,願見人人是如來。」這是,那夜誦讀《金剛經》抄寫下來自勉的「筆記」。願我與一切眾生,不迷失於世間的幻影;更願我與一切學習佛法的同參,勤於拂拭六根塵埃,眼所見,人人皆是如來金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