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行誼】保持清醒的顏斶

嚴陽 |2016.10.20
2212觀看次
字級

文/嚴陽
顏斶是戰國時齊國的策士,至今已無從瞭解他的具體情況了,僅僅是在《戰國策·齊策四》有一段與他相關的記載,但也就是這段記載,讓人們永遠記住了這個名字。

原文是這樣的,齊宣王見顏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悅。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對曰:「夫斶前為慕勢,王前為趨士。與使斶為趨勢,不如使王為趨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貴乎?士貴乎?」對曰:「士貴耳,王者不貴。」

這裡所說的士人,便是像顏斶自己這樣的策士。策士是有一定的文化和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的人,雖然有別於一般老百姓,但也還是老百姓。說士人比君王還尊貴,對齊宣王等輩來說,忍無可忍。然而接下來顏斶一番說辭還又讓人無話可說——從前秦國進攻齊國的時候,秦王曾經下過一道命令:有誰敢在高士柳下季(即柳下惠)墳墓五十步以內的地方砍柴的,格殺勿論!他還下了一道命令:有誰能砍下齊王的腦袋,就封他為萬戶侯,賞金千鎰。由此看來,一個活著的君主的頭,竟然連一個死的士人墳墓都不如啊。而這是不是士人貴於國君的證明?

然而,比顏斶的機智和辯才讓人印象更深的則是他平和的心態:他未並因為齊宣王高高在上而氣短,也沒有因為自己不過一介平民而自卑;在齊宣王面前他的腰桿始終挺得很直,不卑不亢。在接下來與齊宣王的對話中,他表示,國君不應該以經常向人請教為恥辱,不應該以向別人學習而感到慚愧。他並以堯、舜、禹、湯、周文王等歷史人物為例,強調做國君的不應該以向人請教為恥辱,不應該以向別人學習而感到漸愧,其言行必須符合社會的規律,努力做到德才兼備以及謙居人下、重視士人。

聽了顏斶這番話後,齊宣王終於發覺自己理虧。讓人十分詫異的是,當齊宣王表示願意做他的學生,保證他飲食有肉吃,出門有車乘,夫人和子女個個會衣著華麗的時候,顏斶竟然拒絕了。

而他的理由是,玉,原來產於山中,如果一經匠人加工,就會破壞;雖然仍然寶貴,但畢竟失去了本來的面貌。士人生在窮鄉僻壤,如果選拔上來,就會享有利祿;不是說他不能高貴顯達,但他的內心世界會遭到破壞──他只願繼續作為平民百姓的自己。

顏斶生活的戰國時代,士人很多。最著名的士人無過於蘇秦、蘇代、張儀、馮諼等,拿自己的口才和智慧努力去換取優渥的物質生活與眩目的政治地位。而顏斶卻不是這樣:他固然也會向齊宣王提出某些建議和主張,但他卻無意接受齊宣王的賞賜,希望保持自身的獨立性,與齊宣王們拉開一定的距離。為什麼他要這樣做?因為他要努力保持內心世界的原始狀態,進而保持一雙眼睛的銳利與清晰。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