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減少與人互動 一成長者憂鬱

陳玲芳 |2016.10.19
1007觀看次
字級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老人的年齡定義是幾歲?董氏基金會公布最新調查結果,顯示國內超過五成五民眾認為「七十歲以上」才算是邁入老年。

這項調查打破以往認定六十五歲以上就是老人的印象;調查也發現,七十歲以上民眾因退休後減少人群互動、生理機能退化等因素,出現明顯憂鬱情緒,值得關注。

老年精神科專業醫師表示,預防老年憂鬱,除了解壓力源之外,家人也要多鼓勵老年人與朋友、社會互動。

這項「台灣民眾憂鬱分布、壓力源及老年生活看法之調查」發現,約一成民眾有明顯憂鬱情緒,進一步分析,七十一至八十歲受訪者,約一成二有明顯憂鬱情緒,須尋求專業協助。

「保持人際互動與社交,比較不憂鬱。」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從調查結果發現,與朋友互動頻率與憂鬱程度有顯著相關,「不來往自己一個人」者,其「有明顯憂鬱情緒需求助專業協助」比例最高。年齡愈輕,對於「工作」、「經濟」及「未來生活安排」感到最有壓力;愈高齡,對於「身體健康」感到最有壓力。

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黃宗正分享其臨床經驗,他說,有位獨居老人,原有固定打太極拳的習慣,也因這運動結交到朋友,一直很活躍,但某次因傷需臥床三個月,社交突然中斷,加上身體不適,引發老年憂鬱症,甚至產生自我傷害的念頭。

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黃宗正強調,民眾在面對老年生活的準備時,應特別留意家庭支持、進修學習等項目。

退休前須做好「個別性規畫」,安排能取代工作的活動,例如義工服務,持續貢獻能力,或從事有興趣的活動,保持其所帶來的樂趣與成就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