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佛教的語言文字

永本法師 |2016.10.16
2034觀看次
字級
永本法師 圖/人間社

文/永本法師

語言,是人類彼此溝通的橋樑;文字,是記載歷史、文化、智慧的重要工具。佛陀的智慧,因為有語言文字,才能表達真理的內容;也因為有語言文字,佛法的流傳,才能源源流長。人間佛教重視「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的宗旨,只要能示教利喜,讓眾生歡喜、光明、希望的教義,都是人間佛教的語言文字。其特質,簡單的說:

一、智慧的象徵:最初,佛陀是以口傳的方式,將真理的智慧流傳下來;有了文字以後,才漸漸形成現在的三藏十二部。藏經記載著佛陀證悟真理的各種智慧,更是佛教徒修行的依止。

如《心經》開頭:「能自觀得自在的菩薩,修行實踐至『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的智慧時,洞徹觀照出一切物質與精神的種種,都是虛假的空相,就能解脫一切的病苦與災厄。」平時,面對一切人等都能自在嗎?面對錢財的多寡,也都能捨得嗎?所以,藏經中的文字,都是智慧的表徵,值得我們思惟、理解、實踐的。

二、真理的表述:佛教的經典裡面,經常提到一首偈語:「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來果,今生作者是。」這四句偈,可以說把三世因果的關係,說的非常清楚周全。有一首緣起偈文:「諸法因緣生,法亦因緣滅,是生滅因緣,佛大沙門說。」形容世間千差萬別的現象,都是緣生緣滅,變異不斷的。

最初舍利弗見到馬勝比丘,為其莊嚴的威儀所攝受,便問馬勝比丘所師何人、所習何法,馬勝比丘回答此偈,受此偈的啟發,舍利弗偕同目犍連,帶著門下所有弟子到竹林精舍皈依佛陀。故透過語言文字的表述,可以了解佛陀對真理的闡述。

三、思想的意境:優美的詩詞歌賦,可以令人體會作者的思想及心境,進而對己的想法有所啟發。宏智正覺禪師的遺偈:「夢幻空花,六十七年。白鳥煙沒,秋水連天。」這是何等蒼茫、寂靜生命的境界;這又是何等遼闊、灑脫的心地風光啊!這般揮別人生的最後一幕,實在美極了。同樣的修道的心地風光,清.道乾比丘尼臨終也留下一偈:「八十八年,無貪無戀,歸去來兮,水清月現。」當然,一句話也能讓人回味無窮、深思不已:「一回見面一傷神」。

指每一次見面都讓人充滿失落感。喻示修道斷惑的過程中,不見你於道上有所長進,若能了知心念行為的當下,即是生命的實相,就能悟入寂靜無為的解脫境界了。

四、善美的傳遞:有句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口傷人六月寒。」給人歡喜的言語,讓人心情愉悅;給人鼓勵的篇章,讓人生起信心希望。例如:「再難也要堅持,再好也要淡泊,再善也要有自信,再多也要節省。」又如:「不爭就是慈悲,不辯就是智慧,不聞就是清淨,不看就是自在,原諒就是解脫,知足就是放下。」佛光山的三好、四給,不也是善美傳遞的語言、行為嗎?

人間佛教的語言文字,都是佛陀、菩薩、高僧們智慧的語句,是要傳播真理、淨化、善美的內容,讓人間更美好、更幸福安樂,使諸佛的淨土莊嚴、菩提般若、諸上善人等,都能在人間呈現。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