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苦空無常的究竟實義」 領悟佛法

心培和尚 |2016.10.09
5518觀看次
字級
古德云:「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我們今生如何在有限生命裡,領悟佛法,解脫自在,這是人生最重要的功課。感謝佛陀在二千五百年前發現真理,告訴世人。 圖/人間社

文/心培和尚

古德云:「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我們今生如何在有限生命裡,領悟佛法,解脫自在,這是人生最重要的功課。感謝佛陀在二千五百年前發現真理,告訴世人。

星雲大師說:佛陀對人間的看法,說苦、空、無常、無我等究竟之法。苦,從積極上來說對人生有極大貢獻;因為苦是增上緣。就離苦得樂而言,例如:讀書的人,沒有十載寒窗之苦,哪有金榜題名之樂?農人不辛勤耕種,怎會有好的收成?父母生育子女,不辛苦扶養教育,如何成為有用人才?花草樹木不經嚴冬寒霜冰雪的歷練,何來春天的芬芳撲鼻?

佛教講空,即在說明緣起無我,是宇宙萬物的真相。空是我們的生存條件;心靈富有的世界。以佛學專家們所解釋的「空」義,固然是因緣成就,另外的意義還有事待理成、果由因生、空依有立、因緣所成,緣能成空,萬有即空。沒有空,哪裡能涵容萬有?沒有萬有,空又如何體現?由此可知,空,有積極的意義,空,有成就萬物的功能。

今日的人間佛教,要把佛陀講「空」對世人的貢獻提出來。「空」為我們建設了「有」。空間愈大我們愈是富有。所以,修行人若能把心意淨化的像虛空那樣廣大,要體悟佛的境界也就不難了。

無常是佛教的真理,世間有生滅相續的現象,如花開花謝、日出日落、月圓月缺、四季冷暖的變化、白天黑夜的輪轉,這些都是無常帶給人間不同的美景。無常若從另一個層面來看,其實蘊含著積極奮發的思想。例如:假使我貧窮,因為無常,我可以透過辛勤努力,轉貧為富。世間上有許多學子,因為辛勤苦讀而飛黃騰達,擁有榮華富貴;我們看到很多青年,因為辛勤工作而得到主管賞識,一直給予提拔升遷,甚至後來成為大企業家、大富豪。

世間,是無常的,所謂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花兒謝了,有再開的時候;殘冬的歲月,不是長久的,它會短暫的停留,然後離開,換來春暖夏涼的氣候,讓人享受春天的百花開放,夏天的河流潺潺。這裡太冷了,我可以到那裡避寒;這裡太熱了,我可以到避暑山莊。因為懂得無常讓我們人生充滿無限的希望。由於領悟苦空無常的真義,就能心生慈悲,想給眾生得度的因緣。

從前有個一國家,國王治國仁慈愛民,受到全民上下擁戴,但國王心想,如何讓自己所做更好,便請人民提出建言,卻未見有人回應,國王心想:不如我微服出巡,也許能聽到人民心聲,走了一會便來到一座森林,國王才剛走進茂密的樹林,目光就被一位打坐的禪僧,安詳的神情吸引住。

於是國王向他走來,靠近時禪僧說道:「大王!您辛苦了,我手中正有一顆從樹上摘下的果實,想獻給大王您解渴。」大王心想:「這樹上的果實,眾所皆知是苦澀的怎麼能吃呢?」禪僧勸大王說:「您就吃一口試看看,也許不是如大王您想的那樣。」國王嘗了一口驚呀地說道:「這果實為何如此甜美?」禪僧說:「原因有二,其一,是大王您仁慈治國,德風普被,人民安樂,轉化了苦澀的果實﹔其二,是我長期在樹下坐禪,不斷地散發出慈悲的能量,使得果實轉苦為甜。」當國王聽了這些話,心中無不歡喜。

人間佛教對佛陀的本懷,是普遍帶給人間希望的,慈悲歡喜的,幸福安樂的。因為一切都是法爾自然,苦、空、無常、無我,都是對人生修行有所增益的。因此,只要我們正確認識佛法,精進修行,自利利他,必能福慧增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