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走廊】 中國人山河歲月漁業篇(16-3)

文與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2016.09.30
1435觀看次
字級
❶南方漁舟:民國30年代。對於一生幾乎都在水上過日子的漁夫來說,他們的生活離不開水。家裡只要有子孫結婚,就會替新人添購新船分家,讓他們展開新的生活,再度循環水上的人生。
❷鵜飼船:民國30年代。利用鵜飼來捕魚是蘇州特別的一景。經過訓練的鵜飼抓到魚後,不會立刻吞下,漁夫便可以從它的嘴中將魚取出。
❸整理漁網:民國30年代。潔白的沙灘上架立了許多的漁網,午後的陽光靜靜地灑落,正是漁閒時,老漁夫們整理著漁網。

漁業是與水和魚產密切相關的產業,漁民生活的一切寄託在水、船以及魚群。若說農業是靠天吃飯,漁業除了要看天相之外,還得看海相,農業依賴的是大地之母,漁業則是倚靠生命之母的海洋。

在漁業上,中國有優良的地理優勢,不但海岸線綿長,且天然良港的灣澳又多,近海有廣大的大陸棚,出船至遠洋,寒暖流交會帶來季節性遷徙魚群,加上中國有無數河川自高山流經湖泊、平原,帶來豐富的養分注入海洋,可以說是非常適合漁業發展。

在中國漁業發展遠洋漁業之前,中國漁民主要以養殖以及在河川近海捕撈為主,也就是所謂的淡水漁業。其中養殖漁業又以湖泊、池塘的養殖較為普遍,集中於長江、淮河與珠江流域等地區,尤因長江中下游平原湖泊遍布,養殖漁業發達,此區域盛產魚、蝦、蟹等淡水水產,且因氣候一年能有兩穫,適合種植糧食作物,素有「魚米之鄉」之稱。

在江南地區漁民飼養鵜飼來幫助他們捕魚,鵜飼又稱魚鷹,學名叫鸕鷀,是一種捕魚能力非常強的鳥類,本地人把它叫作「水老鴉」,通過這種鳥類來捕魚,是江南漁民們的主要營生方法,只是現在的鵜飼數量相比從前以減少了許多,與鵜飼一起從事漁業的老漁民也多退休,現在看魚鷹抓魚,成了江南當地觀光的一景。

從中國的歷史來看,一直到宋朝、明朝,才有對外(遠洋)較多的出船紀錄,漁民賴以為生的漁船的改良也是在那時,宋朝人造出了能夠遠赴重洋、抵擋深海巨浪的船隻,且增加了指南針的應用,船舵技術亦有所創新。不過當時活躍於東亞和東南亞海域的船隻,主要還是以貿易為主,貨物則多為瓷器,並非以遠洋的魚群為目標。但是不可否認,打造漁船技術的進步為漁民拓寬了出海的海域範圍。

晚清時期,捕漁業引進蒸汽動力的船隻,開始走向近海捕漁事業。日本占領台灣和滿洲期間,曾引進部分補鯨事業。至於漁業和城市的關係,中國近代有許多從小漁村發跡的城市,上海即是一例,沿岸成為中國對外交流的寶地,以貿易帶動了經濟,更影響了中國在全世界的地位。漁業雖比其它工商產業來得不起眼,而且不像農業給養大量的人口,漁民辛苦的生活型態很少留在文人雅士的紀錄裡,不過,美麗的海洋、一望無際的湖面,以及老釣翁的閒情逸致,倒是中國文學作品經常描述的意境。

(吳濬伊撰文)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