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台灣文學故事1934 無花的薔薇生在無語的春天

文/楊傑銘 |2016.09.26
2276觀看次
字級

文/楊傑銘

成為被殖民者,不是楊逵可以決定,但是成為反抗者,卻是他的意志可以貫徹的。——楊翠《永不放棄:楊逵的抵抗、勞動與寫作》

新式教育成長的一代,比起前行世代的人們,有了更多的選擇,卻也多了一些徬徨。朝代更替,春去秋來的動亂令草木不生;太平盛世的年代,也因不公義的剝削問題,讓那些為人歌頌的榮耀沾滿血腥。

「大正民主」時代的恩澤,帶動台灣一九二○年代勃發的社會運動,雖然民族自決仍是個夢,自由、平等的口號依舊在街頭抗爭群眾中飄揚。不過,台灣議會設置運動、台灣文化協會、台灣農民組合等團體陸續成立,在城鎮及鄉村進行啟蒙運動,培育了台灣反殖民的沃土。

在叛逆中成長的楊逵,對於童養媳的婚姻制度反叛,對於教育體制的反叛,對於運動組織團體權力鬥爭的反叛,生命處處都是戰鬥後的痕跡。那是楊逵矛盾的性格所造就,外表安靜內心卻有著不容妥協的熱情。葉石濤曾經這樣形容楊逵:「楊逵終生很有一匹狼的氣概,始終堅持一己的世界觀。」楊逵在懷疑中成長,在思辨中成為一匹孤狼。

老天總愛捉弄不願向命運低頭的人,永不放棄的鬥士,獲得比尋常百姓更多的苦難與磨鍊。一九二七年,楊逵風光從日本回台,參與了台灣左翼文化運動的浪潮,從台灣文化協會到台灣農民組合,楊逵用盡一生的意志,奉獻給心目中的理想及台灣這一塊土地。他全心投入政治文化運動,遺棄了家庭與自我生活,直到在社會運動中遭受挫敗後,驀然回首才發現,擺脫借錢度日,用自己的雙手養活家人,踏實的生活才是真實人生。

在社會運動受到殖民政府打壓之際,楊逵在柴山山腳下過著半隱居的生活,從砍柴、賣童衫、到借貸,困頓的家庭生活,體驗被剝削者的悲哀與淒涼。而楊逵〈送報伕〉就是在這樣的體會貧困中,融合過往日本的經驗所寫成,在台灣與日本兩地都受到極高的注目與評價。

〈送報伕〉最早發表於一九三二年賴和主編的《台灣新民報》文藝欄,一共分成上下兩部分刊載。但下半部的部分因為內容太過敏感,遭到日本殖民政府查禁。不過因為賴和在文學上的提攜,讓楊逵在創作上更有信心,並於一九三四年將〈送報伕〉送到日本東京《文學評論》參加比賽,且「意外」獲得第二名的佳績(第一名從缺),致此奠定了楊逵在台灣文壇的位置。

〈送報伕〉內容以台灣、日本兩地為敘述空間,藉由台灣的理想青年──楊君遠渡日本留學為故事軸線,一方面描寫楊君及其家人在台灣是如何受到日本殖民政府欺壓;另一方面則敘述楊君在日本報社擔任送報生時,如何遭遇到不合理的對待與剝削。小說有意識的觸及族群與階級議題,透過楊君的體悟,理解到日本人也有好人與壞人的分別,以此有意提出閱讀台灣被殖民處境的不同視角,在社會主義路線中追求弱小民族自決的可能性。

一九三四年,一個台灣文學發展重要的年分,《台灣文藝》的出現某程度繼承了社會運動的改革理想。楊逵也進入了創作的旺盛時期,包括了〈難產〉、〈無醫村〉、〈泥娃娃〉、〈萌芽〉等,他用文學介入社會,反映中下階層的生活情況與悲涼。

無花的薔薇多是刺,殘忍地生在剝削的社會裡,刺破所有虛假的謊言。

楊逵的人及文字,就是那樣不留情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