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闊天空 踏訪福建聚落建築

文與圖/吳致嘉 |2016.09.03
1721觀看次
字級
踏訪福建聚落建築 圖/吳致嘉
土樓內部格局嚴密。圖/吳致嘉
福字造型的鐵花窗。圖/吳致嘉

與圖/吳致嘉

廈門外海的鼓浪嶼留有許多歷史風貌建築,歐陸風格或中國樣式的別墅處處開花,大多的領事館、洋行、教堂與故居宅地保存完好,這小小島給人海上花園的直覺印象。

毋須地圖指引,島上緩坡小路、轉角巷弄與異國房舍,足供旅人尋幽探訪,任誰都能戀上這地方。門樓的碩大廊柱,有巴洛克式也有科林斯式,極力放送歐洲風情。拐個彎,風景換為飛檐翹角、重檐斗拱的中式宅邸,故居別墅外的門楣多有雕梁畫棟的精美石刻,雄鷹鼎立、霸氣振翅的雕塑高踞其上,另,福字造型的鐵花窗飾滿是古樸氣息。

旅人雖摸不透箇中建築工法與技術,但總能攫取外觀形體所傳達的寓意,這樣深具文化底蘊的品味感受,關乎時空紋理,造就復古懷舊的無限想像。置身島上,也易碰見中西合璧的有趣建築,百年老屋交替不同國籍的主人,過往樓閣與人家兩相上演這建物曾經的榮景。

今日老房子多闢為民宿與個性小店,散落全島各處,半山區、商業區、風貌區與臨海區,幢幢屋舍各異其趣,好個適合文青的去處。

內陸的南靖是發達的土樓旅遊景區,以田螺坑最為盛名,土樓美稱很多,既為「天上掉下的飛碟」,也是「地上長出的蘑菇」,這些驚嘆在於俯瞰視界的差異。搭乘小巴前往遊客中心的途中偶見土樓零星出現,龐大樓身佇立綠叢山間,雖呼嘯掠過,仍能攫取朝聖者的目光,它們初見宋元時期,並於二○○八年登入世遺名錄之列。南靖火車站是土樓意象的展現,飽滿的圓柱樓身,撐起鍋蓋似的屋簷,豔驚到此遊覽的旅人。

午後山間風起雲湧,炙熱豔陽隱身雲後,電光畫過天際,雷聲止於山後。視線隨著車窗外的梯田攀爬,游移在青翠稻浪中,再次躍高目光,周圍盡是層層山巒,四圓一方的土樓群高掛其間,綠意環繞著。於村口處鳥瞰,有著橫看側看的視野差別,再循梯上得觀景臺,則有遠近高低各不同的視覺衝擊,猶如精饌美食擺盤的四菜一湯,陳列在大地的餐桌上。

田螺坑文化名村共有五座土樓高低錯落在緩坡上,黃橙色的樓身布滿經緯紋理,是手工鑿建後經歲月流逝的印記,沒有鋼筋也沒有水泥,流露淡淡古樸趣味。土樓人家深居於內,白天可見村民就地設攤掙錢,晚間遊客散去後分外寂寥。夜間的田螺坑多了黃燈輝映,唧唧蟲鳴入耳,踅步其間別有興味。

旅遊小百科

福建土樓

福建土樓通常是指福建西南獨有的利用不加工的生土,夯築承重生土牆壁所構成的群居和防衛合一的大型樓房,俗稱「生土樓」。總數剩約三千餘座。福建土樓是世界獨一無二的山區大型夯土民居形式,產生於宋、元,成熟於明末、清代和民國時期。福建土樓依山就勢,就地取材,吸收中國傳統建築的「風水」理念,適應聚族而居的生活和共禦外敵的防禦要求,被稱為中國傳統民居的瑰寶,因此列名世界遺產。

在一九七○年代之前,一般人習稱其為「客家土樓」,隨後調查研究,發現土樓並非客家人獨有,漳州和泉州地區也有閩南人居住在土樓,因此學界改以「福建土樓」一詞概括閩南土樓和客家土樓。

旅遊資訊小提醒

在廈門火車站憑台胞證購買廈門至南靖的動車票,一等座需三十點五元人民幣,行車時間不到一小時,抵南靖後再搭乘小巴至土樓遊客中心購票,旅遊路線共分為A、B、C三線。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