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間 暖化根源不是碳 而在人心

文╱郭書宏(媒體工作者) |2016.08.30
1580觀看次
字級

文╱郭書宏(媒體工作者)

大自然四季輪轉,而有春暖、夏熱、秋涼、冬寒,這曾是多數人對四季變化的普遍感受。孔老夫子曾言:「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亦說明大自然運行的法則。

曾幾何時,世界各地暖化加劇,氣溫一年比一年炎熱,非澇則旱的現象普遍頻傳,極端氣候也日益明顯,這些全都是人類的災難;就佛教而言,這是地、水、火、風四大不調的現象。

《八大人覺經》中,第一覺知:「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其中的「四大」指的正是地、水、火、風。

宇宙的四大若不調和,就會發生災難,例如:地不調有地震;水不調有水災;風不調有颱風;火不調有旱災。當今人為的破壞,更造成諸多不調的現象,如輻射汙染、土地汙染等。

放眼全球,現代工業科技發展腳步未曾停歇,自由市場經濟無止境追求成長產生的碳排放,讓人類陷入了氣候異常困境。人們欲改善地球暖化、天災頻仍的危機,不能只是看自然生態問題,應當有所體認:世間成、住、壞、空皆無常,心才是造作一切的根本源頭。

當今全球論及環保都是心外的,成效有限。牛津大學宗教人類學者彼得.克拉克(Peter Clarke)就指出,現今科學家面對氣候異常變化,最大的難題在於,科學數據的理性分析,似乎無法根本改變人類的行為;唯有透過宗教引領人心向善,才能為惡化的環境給予更多具體的行動力量。這與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提倡的「環保與心保」理念相通,筆者藉此建議從身、口、意三業著手,提供大家參考:

一、身做環保,惜福愛物:地球只有一個,是萬物賴以維生、也是人類共同生活的家;若失去地球,人及一切眾生要如何安住?因此,每個人生活在地球上,都有責任為大地付出心力。

節能減碳不是口號,需要大家從自己做起、從生活做起,例如:重視生態保育,不亂殺生;植樹造林,勿濫墾伐;珍惜點滴水資源,節約用水;惜福愛物不浪費,做好資源回收等。人人身體力行環保,才能讓共生的地球青山常在、綠水常流。

二、口食素齋,回饋大地:人類為了肉食飼養動物,耗費大量水、能源、土地、原始森林等寶貴的自然資源,不僅臭氧層遭破壞、物種快速消失,嚴重衝擊環境生態。

愈來愈多的研究數據顯示,素食不僅有益自身健康,也是人類減緩地球暖化的必要行動。吃素不應僅是部分人道主義者,或宗教信仰者飲食習慣的堅持,減少肉食更是每個人須養成的飲食型態。

三、意念清淨,簡樸少欲:《維摩經.佛國品》說:「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環保是由內而外的生活展現,是與人相處的態度,也是對待大地環境的具體行動。

因此,推動環保要從人的觀念改變開始,對大地懷抱感恩、過簡樸少欲的生活,與人相處總是以關懷、利他的角度出發,尤其要節制自己的貪欲瞋心,這才是造成生態破壞、能源危機的惡之淵藪。

地球的未來到底會如何?端視人類的作為而定。只要人人從身、口、意三業,積福修德做好環保,那麼未來將可預見的,是一個身心淨化、無災無難的美好年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