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L

文/石德華 |2016.08.29
1358觀看次
字級
小樽築港和手稻站之間,只消稍一下角度錯覺,你可以假裝海水漫湧上車窗。攝影/石德華
紅磚瓦建築巴洛克式樣的北海道本廳舍。 攝影/石德華
北海道廳大門邊夏季的四季池。 攝影/石德華

文/石德華

靜,考驗非常細微。

那天,上午十一點小樽開往札幌JR快速列車上的一段時空,整個第四車廂,應該只有CL的聲音響著,她說:

「小樽生活步調這麼慢、這麼舒適,那我們到八十歲都可以自己再來。」

我從沒看過鐵軌和大海能如此靠近,只有在北海道。就在小樽築港和手稻站之間,只消稍一下角度錯覺,你可以假裝海水漫湧上車窗,浪花在車軌輪軸間濺飛,那機械的鐵黑與細碎的蕾絲白。我似乎回了一定可以之類的話,她又說:

「九十歲可能也可以,不過,有沒有規定九十歲不能坐飛機?」

「啊,不會不會,我想起來了啦,我有個親戚九十幾了還坐飛機去美國——。」她自顧自的說,呵呵呵笑了起來。

「她兒子一直叫她去,她其實不願意,九十幾了,誰要去一個連話都說不通的地方,但她兒子……」

CL是我這些年旅遊的友伴,艾倫·狄波頓《旅行的藝術》說:「若和對的同伴一起出遊,那麼旅人追求的幸福和好運就更貼近一點。」第一年去石垣島,她還會在旅途中看我隨筆的遊記,翻看一下我帶去的書;第二年起,她一進旅館就滑平板直到就寢為止,唯一敢主動和外國人的對話就是去問有沒有wi fi。

平日她常會說「就不多想啊,想那麼多要做什麼」,「反正我也懶得再多說」,「只要盡力了,就不必有遺憾」,「吞落去啦」,而我一直都知道的,CL含融因應人生一些無法迴身的難處,果真用的就是放下的態度。

很年輕的時候,她生命中第一場重擊,曾使她瀕臨黑鬱的幽谷,是「快樂和悲傷都是過一天」這句話猛然拉住一直下墜的她並緩緩將她提升,後來,她就讓這句話消融內化成為自己的一部分。

CL嗓門不小,笑點極低,敘起事來興高采烈,聲音哇啦哇啦,她最近問我「大家都說我有點耳背了,你認為呢?」

如果將困難與衝突化成姿態來表達,那必然是如波、多桀、撕裂、翻攪,而人就在其中強硬碰撞搏擊格鬥,索性讓傷疤成為一枚光榮沉默的勳章,但心知肚明著,無論輸或贏,生命都難免奔突與損耗,那麼,任浪自高低,潮來汐又退,CL一貫的不爭、不辯、不纏縛,總是退一步能相安,會不會才是生命的一種大安靜?

大海與火車分離了,平平整整的北日本民屋來了,手稻過了,琴似過了,那九十幾歲的親戚死了,財產信託了幾年子女還是分了,北海道第一大都市札幌到站了。

我們來在北海道政府舊廳舍「紅磚樓」。一八六九年,明治維新政府將「蝦夷地」改名為「北海道」,開始大力建設開發北海道。一八八八年,紅磚瓦建築巴洛克式樣的北海道本廳舍順利落成,樓頂有八角塔、五稜星,後歷經火災、重建,一九六八年廳舍整修,紅磚樓完全回復最初建築的原貌,成為連接歷史與未來的橋梁。

五稜星以北極星之姿照耀日本北方的夜空,紅磚樓是日本重要文化資產,首府札幌的第一景點,但在我心目中,沒有任何人的導覽介紹能出CL之右。

美術系出身的她告訴我,建設北海道的這群明治時期建築精英,全是留學英國返日,所以當初北海道的建築風格全盤歐化,後來,這批建築師,將北海道經驗,移植到日本殖民地台灣,現今在台灣一概被認為是日據時代建築的,比如木平房有走廊的小學,其實是英式風。她哇啦哇啦說起有一年,她跟團旅行埃及,途經路克索一排民房,團裡有人忘情呼喊:「怎麼那麼像我們的台糖宿舍」,「埃及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CL補充說明。英國路克索,英國日本台灣,因此路克索台灣,這短短五分鐘,我聯結起的是一段小小世界歷史建築篇。

仰看北海道廳外觀,CL說:「像不像我們台北的歷史博物館」,參觀廳內部,CL說:「這樓梯這紅地毯,我們的總統府裡面不就是這樣」。

廳舍大門邊的四季池是個小森林,白楊、櫻、榆、松、杉、槭、銀杏……林相真繁多,這兒的春櫻、秋紅、冬雪,絕對可以超值人們感性美麗的想像,但這一季,北國只以清夏、以純綠,大葉小葉滿枝枒高高低低的綠著,池子的睡蓮及葉密得將水映得沉沉墨綠,蔭濃、葉多、枝低,空氣涼潤涼潤,池裡粼粼波光晃漾,被陽光折映在暗褐樹枝上明滅流動如走電,我被眼前景象驚豔得心都慌了,蹲下站起、走左走右忙按快門,一回頭,CL躺在榆樹下石椅睡去,一隻大烏鴉斂翅飛上松枝,水鴨一個微扭身,搖搖擺擺走上岸。

從不會有人將CL與靜做聯想,但有時候CL——真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