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倒影 在激情與寫實之間——《母親三十歲》

文/廖淑儀 |2016.08.27
2493觀看次
字級

六、七○年代的台灣電影可說是盛極一時,據統計,一九六七年台灣看電影人數在世界上僅次於日本,超越印度、美國等地。一九七二年國片的海外總銷數已超過一百五十部。台語片退燒,健康寫實片開拍,武俠片功夫片席捲一時,瓊瑤愛情片大發利市,台灣人的視覺享樂幾近飽和。然而,在國家保守政策的壓力下,想像的延伸終究只能在通俗與娛樂間擺盪,一點點禁忌的話題就足以喧囂塵上。

純樸這件事絕對不是隨時代演進的,人性也不會因為歷經久遠就顯現更文明的姿態。藝術家是利用作品來拋出問題的人,關鍵在於能否丟出人性的真實面讓人思維。從這個角度檢視,宋存壽在當年四大導演(李行、李翰祥、胡金銓、白景瑞)的偌大陰影下,所創作出來的作品,仍能保有自己簡單樸素、檢視人性的文學風格,真是著實不易了。

《母親三十歲》(一九七三年)改編自於梨華的小說〈母與子〉,這篇帶著女性自覺與欲望竄動的小說。宋存壽擅長在寫實的風格下,把一個故事說清楚,把情感帶到,把演出型態文學化。寫實讓觀眾跟著進入一個七○年代、活生生的台灣小城,也讓人不由得連結到八○年代所熟悉的那些台灣新浪潮電影導演的風格裡。只是宋存壽的人物還不足以到日常的況味,「故事」仍是這電影最重要的推動力量。

電影中,母與子之間的情感張力,透過反覆再三的情節咀嚼與時空跳躍,如剛開始是從敘事角度拍出兒子幼時跟蹤、偷窺母親偷情的片段,之後轉到兒子成年後,從懷念父親的角度中,牽扯出同樣一段往事的經過,兒子跟蹤的片段又上演一次,但這次是從兒子記憶的角度出發,將鏡頭鎖定在局部特寫上,省略了如設法爬進圍牆、尋找偷窺不被發現的角落等等,卻特寫了瞧見母親偷情的震撼,與到牆角腳踏車斜倚所代表的生氣姿態,來強調這件事在兒子心中烙下強大陰影。

又如火車與橘子在電影前後的隱喻,前面是對母親依戀的被迫割捨,後面則是對母親感情的追悔,這些隱喻的鋪設與剪接,都是完美整個故事結構與人性掙扎的巧手之作。

雖然電影對於心理層面的描寫仍有不足之處,仍執著在情節與故事的修飾之上;雖然他已擺脫掉一些六、七○年代商業電影對於戲劇性誇張演出的渲染,但傳統的衝突處理仍是導演遵循的方向。

這樣的電影型態,說激情激昂,絕對不夠讓你在電影院血脈賁張,或者大嚼爆米花以示過癮;說雋永回甘,又差那麼一點對於心理層面的深入觀察或是對環境抒情的可能性。

然而,我們還可以怎麼看它呢?就像一塊璞玉,在歲月的沖刷下,總是可以期待與時並進的時間美感。我們無能在七○年代捧讀它、鑑識它,在今日回首的當下,至少將它放在六○年代激情灑狗血的類型片,與八○年代寫實新浪潮國片的過渡期中間,去經驗這樣一塊尷尬的璞玉,驚豔這樣的忠於自我風格的電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