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先鋒51 夏爾馬可把你家後院變森林

楊慧莉 |2016.07.30
2110觀看次
字級

都會人居住在水泥砌成的叢林,假日開車跑到老遠的山區田野,吸收芬多精,享受大自然。是否曾想過,要是打開家門就能看見森林,該有多好?這個看似異想天開的夢想已經有人開公司落實了。他是印度青年夏爾馬,利用科技新法,打算讓都會未來也能林木蓊鬱,也藉此把過去人類破壞的諸多森林都種回來。

回歸自然
搖身一變成生態企業家

夏普韓杜.夏爾馬(Shubhendu Sharma),來自南印度的科技重鎮班加羅爾(Bangalore);兒時,對園藝和種樹幾乎無感,倒對木工很有興趣。高中時,他因打造了一部機器而贏得印度高教司獎。

後來,他跟著志趣發展,獲得夢寐以求的工作,在班加羅爾的豐田汽車廠擔任工業工程師,從事汽車生產的技術工作。事實上,不僅個人找到好頭路,他的父母也與有榮焉,引以為傲。

一場簡報展新生

不過,就在人生看似平步青雲時,一場簡報演說讓他的人生完全翻轉,朝相反的方向前進。

二○○八年,日本植物學家宮脅(Akira Miyawaki)到豐田公司,不僅幫汽車廠打造了一片森林,還跟員工做了一場有關造林之法的簡報演說。宮脅的演說當下讓夏爾馬聽得如癡如醉,事後還繼續跟宮脅透過網路連繫。

期間,夏爾馬也發現他的國家在兩年內就失去了將近三百八十五平方英里的森林,於是意識到「森林砍伐不能再這樣下去,造林之事得在全印度開始進行」。從此,他把造林變成此生志業。

儘管對人生有了新的期盼,夏爾馬也明白父母如果知道他要放棄一個前程似錦的工作,改靠種樹維生,會有多失望。而當他設法提起種樹的話題時,他的家人也確實充耳不聞。

不過,夏爾馬還是對宮脅的造林之法很好奇,決定在自家後院試試看,兩年後他就把那裡從一個不毛之地變成一片擁有三百棵樹、高度與房子齊高的蓊鬱森林。

先斬後奏開公司

在證明連自己這樣的門外漢都能造林後,夏爾馬知道自己的下一步了:他要開公司,因為覺得「當你愛上什麼,根本不會想太多」。

二○一一年,夏爾馬未告知父母,即辭去豐田的工作,在無投資者或捐獻的情況下,創辦了一家六人公司「Afforestt」。

接下來,夏爾馬印了商業名片,參加無數次的會議,隨時拖著一紙箱的原生種樹苗到場說明;一個月後,有家具製造商上門,要求為他們造林。自此,Afforestt的生意開始絡繹不絕。

直至目前為止,Afforestt已經在全球二十五個城市種出七十五片森林,服務對象包括住家、學校、公司行號、院區等。

創辦公司四個月後,夏爾馬的家人有一次看到他穿著Afforestt的制服回家才了然於心。而今,他的家人都對他的志業大表支持,讓他不禁發出如此喟歎:「當你熱愛自己所做的事時,周遭的人都會為你感到開心。」

新造林法
用十年種出百年森林

向來,人類與大自然爭地,砍伐森林,變成聚落。對夏爾馬而言,魚與熊掌並非不可兼得,「森林不是遺世獨立的動物樂園,也可成為都會存在的一部分」。

接觸生態工作後,夏爾馬走向一個與原專長迥然不同的領域。過去,他投入工業生產,學習如何把自然資源轉化成產品,像是把萃取出的橡膠樹汁液變成生橡膠,再取用製作成輪胎,這些產品最後都無法還原,重新變回自然資源;而今,他投入生態工作,學到自然系統「把各個元素聚合變成產品」的運作方式,而這些產品最後都可再變回自然資源。

順應當地自然環境

夏爾馬的造林業務擴展全球。每到一處新城市,工作團隊便會就地取材,先是找到當地的原生物種,接著聚集物種,完成一切「前置作業」,然後就讓大自然接管森林的後續發展。

因此,夏爾馬團隊會先調查當地的原生樹種。他們往往會從當地的國家公園或是老舊廟宇周圍的林區找起;未果,就會拜訪博物館或研讀當地的作品文獻,找出曾經隸屬於當地的原生物種。

一旦得知哪些樹種,夏爾馬團隊就將樹種類化為灌木層、子樹層、喬木層、冠層,再因應需求調配每一層的比例。舉例而言,如果當地想要種出一片果實纍纍的樹林,就會增加果樹的比例;或是吸引群鳥蜜蜂前來採蜜的花叢草林、原生森林都是可行的。

確認當地的需求後,夏爾馬團隊就開始收集種子,讓這些種子發芽,長出樹苗。過程中,在讓樹苗依伴而長之餘,他們讓同樹層的樹種錯開生長,以免同類競爭生長高度空間;還會在表面鋪上一層厚厚的護根物,讓土壤於天熱時仍能保濕,天冷時有護根物阻擋霜害,不至於影響土壤呼吸。

土壤培養大有學問

事實上,要成功造林,土壤部分極具關鍵。夏爾馬團隊的造林工作即從培養土壤開始。為了找出土壤中所欠缺的特性,他們會觸摸、感受,甚至淺嘗它。要是土壤中有太多顆粒,就會變得緊實而無法讓水分滲透。這時,他們就會在泥土中混進一些當地的生物質,讓土質有更多空隙,方便水分滲透進去。如果土壤無法保住水分,就會混進泥炭或沼氣等吸水性物質,讓土質保濕。

此外,植物成長的三要件:水分、陽光和營養;換句話說,土壤除了保濕還得需要養分。對此,夏爾馬團隊的作法是把微生物加進土壤,讓這些微生物吃著他們混進的生物質慢慢繁殖,當數量增加,就會給土壤帶來養分,讓土壤開始再度呼吸。

森林發展循序漸進

夏爾馬團隊的所作所為,無非就是讓土壤鬆軟,樹苗能容易而快速扎根。夏爾馬進一步說明他們的新造林法:「一開始,森林看似無動於衷,所有的成長都在地底下進行;頭三個月,根會深入地下一公尺長,有微生物和菌類會入住根部網絡中,給樹木帶來養分;如果下雨,有菌菇一夜間神奇冒出,就代表土壤已建立健康的真菌網。一旦扎根成功,森林就開始往地表發展。」

有兩到三年的時間,夏爾馬團隊會持續澆灌森林、拔去雜草,直到林木蓊鬱,陽光再也無法滲透進來為止。畢竟,雜草也需要吸收陽光才能長出。到了此階段,每一滴落入森林的水分都不會再因陽光照射而蒸發。隨著叢林能自行保濕,團隊就會漸漸減少澆灌,最後不再提供森林灌溉。

這時,當有單一葉子落入森林地,就會馬上腐壞,變成滋養森林的腐殖質。隨著森林發展,就會有愈來愈多的落葉提供更多的滋養,讓森林愈來愈繁茂,快速增長。

至此,這些森林已可自行繁衍,可能永遠再也無需借助外力。此外,夏爾馬的新造林法由於同時集結許多樹種一起成長,可以加快森林的發展速度到十倍左右。因此,他在各地所推動的森林預計十年後就可變成百年森林。

使命必達
只求耕耘 不問收穫

自從在後院種出一片森林後,夏爾馬每天早晨都會在蟲鳴鳥叫聲中醒來,覺得自己就像迪士尼樂園中的王子。

更棒的是,夏爾馬認為,都市人再也不用開車到老遠的地方親近大自然,「也不用到超市買水果,直接現摘就好」。

面對質疑不退縮

對夏爾馬而言,「都市就該植滿森林,任何空地都不該浪費……尤其是全球每分鐘就有相當於三十六個足球場大的森林被摧毀,更該如此。」

因此,夏爾馬的新造林法,不僅可在十年內種出百年森林,還要在地狹人稠的都市存活。他的團隊聲稱可在小如六個停車位種出三百棵樹,這些樹木的葉子可過濾汙染,根部還可吸收水槽、淋浴間和洗衣機排放出的水,可謂一舉數得。

不過,仍有一些專家持懷疑態度,認為Afforestt的作法有缺點,如密集種樹實際上會阻礙植物的發展,而計畫不周可能還會干擾周遭區域的生態系統。面對這些懷疑,夏爾馬想起一句印度智慧梵語:「整個地球就是一個大家庭。」這句話提醒人類和樹木應相互依存。而當他看到當地居民於協助他造林的過程中與自然重新搭上線的畫面時,令他感動莫名,尤其是「有名兩歲女孩彎下腰種下樹苗時,一名九十二歲婦女尾隨其後,口中祝念」。

夏爾馬覺得,這些人的行為完全是這麼自然,信手拈來,無須教導,而他的造林行動只是迎合大家的需求。

事實上,夏爾馬也不想浪費時間擔憂造林活動是否真能拯救地球。他遵守自己的信仰教誨:「你必須專注於手邊任務,你的人生機緣,千萬別只想到效益,效益終究會不請自來。」而對他來說,他的人生使命就是要造出許許多多的森林。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