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嶠人物萬象】 秋曰覲、秋壽南、秋瑾與台灣

文與圖/黃議震 |2016.07.27
2768觀看次
字級
秋壽南書法 圖/黃議震

文與圖/黃議震

清康熙領台後,將台灣行政區畫分為一府三縣,台灣府下轄台灣、鳳山、諸羅三縣。雍正元年(一七二三年)在台灣增設彰化縣及淡水廳,雍正五年增設澎湖廳,至嘉慶十七年(一八一二年)增設噶瑪蘭廳,形成一府四縣三廳。

咸豐六年(一八五六年)十月,革命先烈秋瑾的叔祖秋曰覲赴台灣就任「台灣府撫民理番海防糧捕通判」(註❶)治所在噶瑪蘭廳,所轄即今宜蘭平原。咸豐七年,秋曰覲署任台灣府淡水撫民同知,不久調任彰化縣知縣,咸豐十一年(一八六一年)再署淡水同知(註❷)。

隔年,同治元年(一八六二年)彰化八卦會首戴潮春起事,一發不可收拾。按察使銜分巡台灣兵備道孔昭慈赴彰化統籌勦辦會黨,並檄命曾任彰化知縣的淡水廳同知秋曰覲帶兵趕赴彰化投入平亂,兵至東大墩,未料應募練勇林戇晟臨陣倒戈,反兵相向,截斷官軍環而攻之,秋曰覲於「三月十九日戴潮春案在東大墩陣亡」(同註❷),同日孔昭慈「彰化城陷仰藥殉職」(註❸)。

這一場台灣清治時期三大民變中歷時最久的動盪,後在新任台灣兵備道丁曰健與霧峰林文察會辦戡亂,至同治四年(一八六五年)亂事弭平,清廷賜恤孔昭慈「於立功之地建祠祀之」,賜恤秋曰覲「祀昭忠祠」。(註❹)

十年後,光緒元年(一八七五年)秋瑾生於福建閩侯縣祖父秋嘉禾任職的官舍(註❺),之後秋瑾隨著祖父於福建廈門、漳州等地任官而全眷遷徙,客居閩南、閩中一帶,而秋家因秋嘉禾的調任,多次遷入閩南的廈門。

廈門作為清末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所開放沿海五處港口之一,處境尷尬,之後中美《望廈條約》、中法《黃埔條約》對於廈門通商口岸的貿易、領事、停泊軍艦等權利更多有侵犯。尤其,光緒十年(一八八四年)中法戰爭爆發後的馬尾海戰,法國海軍艦隊直闖閩江口,更讓官宦秋家感觸尤深。

光緒十七年(一八九一年)浙江籍邵友濂任第三任台灣巡撫,秋瑾的父親秋壽南應同鄉邵友濂聘請赴台任台灣巡撫文案,舉家遷居台北(同註❺),十七歲的秋瑾亦同渡海來台,雖居台不久,但對於台灣處境自是深知。

光緒二十年(一八九四年),甲午戰爭爆發,與邵友濂不合的台灣布政使唐景崧陞任第四任台灣巡撫,邵友濂卸下台灣巡撫後於九月十五日調署湖南巡撫(註❻),渡海離台。而秋壽南隨同鄉邵友濂轉赴湖南任官,秋瑾亦隨父赴湘。

清廷的積弱,自幼隨祖父宦居福建的秋瑾,對於主權凌替的濤天巨浪,於此身歷其中,而萌生報國之志,這與其叔祖秋曰覲、祖父秋嘉禾、父親秋壽南官歷閩、台,耳濡目及滿清腐敗無能,關係至深。日後秋瑾自謂:「身不在,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並以一女子投身清末秋風秋雨的革命運動,彷彿成為不得不然的一場歷史宿命。

註釋:

❶出自《台灣地理及歷史卷──九官師志》(第一冊文職表),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印,民國六十九年八月,第一○一頁。

❷同註❶之第八十五頁。

❸同註❶之第二十四頁。

❹出自《台灣歷史人物小傳》,國家圖書館,民國九十二年十二月,第二十九、三四一頁。

❺出自孔菁慧撰著《風雨自由魂──秋瑾》之「秋瑾年表」,山東畫報出版社,二○○一年七月出版,第一二一頁。

❻同註❶之第十頁。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