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大學前 探索與認知自我

周祝瑛(台北市/政大教育系教授) |2016.07.25
865觀看次
字級

日前作者遇到兩個年輕人,一位三十出頭、畢業國內頂大商學院,曾到新加坡銀行工作兩年,存了近兩桶金,返台在外商銀行擔任財務管理工作。最近眼看銀行電子商務盛行,愈來愈多朝向智慧(無人)銀行發展,決定到香港發展,參加國際保險業務證照考試,打算兩三年內轉戰香港,尋找較高待遇與發展機會。

另一位身上背著單車,即將參加羅馬公路陸騎活動的二十歲青年,讀高職練就一身汽車修護技能。畢業後到附近修車廠工作,從維修國內車輛到修理進口轎車,後來發現看不懂外文汽車說明書,到大學夜間部進修。從高職起,他就自力更生,工作多年存了不少錢,假日跟著車隊,到處尋幽攬勝。

調查顯示,台灣的大學生有高達七成以上仰賴家庭資助上學。加上中小學階段在升學壓力下,很少有機會從事個人性向的探索與實務經驗,就讀大學時常出現學習動機低落、不知為何而學。有不少國家開始重視自小到高教階段,將生涯就業的試探與輔導機制,納入學習階段。

筆者有位朋友在紐西蘭奧克蘭大學工程學院就讀,大二時學校規定需完成四十小時零學分工作室實習課程。畢業前,必須累積至少八百小時實際工作經驗,包括:自行尋找校外企業的實習機會,將課內所學的專業技能與理論落實到實習中,對職場現況有更多的了解及認知。

完成實習後,還必須提交一份實習報告,詳述在實習過程中所從事的工作內容、性質,及實習公司與機構的職場現況、組織運作模式等。

儘管實習過程中,僅能領取一般工讀生待遇,但透過實習,與該企業產生連結建立人脈,也重新修正在大學修課與學習的方向。這位年輕人在完成八百小時實習後,提到:實習是非常好的經驗,讓我發現學校生活過於單純、天真,須及早面對外面的真實世界,修正自己的學習態度與方向。

從上述這些年輕人身上,看到上大學之前,其實應該有更深入的自我探索與認知機會,尤其透過工作或實習,來加強大學期間的學習與試探,不要被父母逼來上大學,反而得不償失。

周祝瑛(台北市/政大教育系教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