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心的真義

文/慈容法師 |2016.07.17
5053觀看次
字級
發心的真義 圖/人間社
慈容法師 圖/人間社

文/慈容法師

圖/人間社

印度悉達多太子出城途中見農民耕田,剛翻耕的土中有蟲,即被鳥啄食了,對生命的無常短促心生憂苦,觀耕後於樹下乘涼席坐,微風清涼心專注於一處,感受到無限的安定祥和自在。為何心時而憂苦、時而安然?

印度悉達多太子出四城門,偶見一僧侶行走時的寧靜與專注。為何他可以如此?或許,我的心中的疑惑,可以依此般找到解答吧?

悉達多太子的發心,迄今仍然利益著二千五百多年後的我們,帶來的光明與歡喜,是遍植於有緣的地球各角落,讓後代的佛弟子,藉此能看到心、找到心!

心,是不可思議的!您跟心是否相知相惜?心,是我們的寶藏,每個人都有無例外,重要的是要如何來開發我們心裡的能源和寶藏呢?悉達多太子──悟道的佛陀、歷代高僧大德就給了我們很好的榜樣,引領我們走上開源明心之道。

清代省庵大師的《勸發菩提心文》中云:「入道要門,發心為首;修行急務,立願居先。心發,則佛道堪成;願立,則眾生可度。」在佛教裡,鼓勵人要發慈悲心、要發菩提心、要發增上心……「發心」可說是成就的動力,現代人忙於生活、工作中,總有起落順逆之境,也不乏常在尋找自我的肯定、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其實,一個人從心底真誠發露一分利眾之心意時,相信就可找到其生命的價值。

佛光菜根譚曾道:「肯定自己最大的力量就是發心。人生最大的發心是利眾,無盡的發心,像甘露、像能源。

學佛就是「開發心田」,心中的田地要開發,才能播種、生長、收成。每個人心裡都有慈悲、智慧、願力等寶藏,所以要發心待人親切、發心用功修行、發心改變氣質、發心減少煩惱、發心承擔負責、發心吃飯睡覺、發心制心一處、發心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讓自己每一個當下的發心,都是一滴滴甘露灌溉滋養心田沃土,覺苑必開智慧花。

《華嚴經》云:「初發心便成正覺。」初發心菩薩的心等同佛心一般清淨,但重要的是要更進一步發恆常心,保持初心不退,才能圓滿菩提。

記得星雲大師在《貧僧有話要說》這樣描述:回想六十多年前,在宜蘭最初辦的兒童班就是所謂的「星期學校」,那時候實在因為地方太小,每次集合的兒童都在千人以上,只得在寺廟外面的庭院活動。有時看到八、九歲的小妹妹,身後還背著一、二歲的小弟妹,也會合掌跟在後面念佛,讓貧僧看了真是熱淚盈眶、感動不已,覺得自己若不發誓普渡眾生,實在愧對出家為僧。

小菩薩的發心向道延展了大師利益大眾之願心,讓法水長流五大洲,可說每一個因緣都可成為發心的基石。因此身為佛子的我們是不是也能夠珍惜身邊的種種因緣,將之化為發心的基石步步增上。

最後,想與大家分享二○○二年星雲大師主題演說「發心與發展」,希望今後人人在「發心」方面,要能發四種心:一要「發慈悲心,怨親平等」、二要「發增上心,定慧等持」、三要「發同體心,人我一如」、四要「發菩提心,自在圓滿」。更簡單的實踐方式就是發心行三好:一、做事時,要做善行、美行、利行等,有益於人間的好事。二、說話時,要說真實語、不妄語、不誑語等,令人受用的好話。三、存心時,要存悲心、慧心、願心、道心等,祝福別人的好心。日日行三好,必定自利利他、自他增上,人間更美好!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