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哲理】遊必有方

文/周玲惠 |2016.06.30
1816觀看次
字級

文/周玲惠

《論語》里仁篇第十九章,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是論語中大家都耳熟能詳的名言。

孔子生於西元前五五一~四七九年,是春秋時代魯國人。魯定公九年,孔子五十二歲,被任命為中都地方宰官,短短一年時間,就讓當地風俗改變,成為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安定地區;遠近各國聽到這個消息,都來參觀,並且向他請教。第二年,他被升為司空,專管全國建設;不久又調任司寇,相當於現代的法院院長。

此時,齊景公擔心孔子繼續執政,魯國一定會強大起來,於是挑選八十個能歌善舞的美女、三十輛裝飾華麗的馬車,買通了季桓子送給魯定公。魯定公收下美女和馬車,沉醉在美色和歌舞裡,一連三天不理國事。

孔子眼看公權力不張,國君愈來愈荒唐,於是離開魯國,開始國外的流浪生活,希望找到能信任他的明君,發揮他的專長。孔子經過衛、陳、曹、宋、鄭、楚等國,都難以發展抱負。後來,魯國和齊國發生戰爭,孔子的學生冉求,領兵作戰,很快擊敗齊兵,獲得勝利。冉求很謙虛,把一切榮耀都歸於老師;於是,季康子派人到衛國迎接孔子,孔子離開故國已經十四年,接到魯國聘用的消息,滿懷希望的歸國。那年他六十八歲。

孔子的時代交通不便,他攜帶弟子周遊,多方不便;那時,孔子的父母均已過世,但隨孔子周遊列國的弟子,很多人父母尚在。所以,孔子告誡弟子有父母在,避免父母擔憂,盡量不要遠行;即使不得已要遠行,要讓父母知道其行蹤,緊急時,隨時可以連繫。

現代交通方便,飛機、高鐵、輪船、車輛,縮短旅程的距離;電話、E-mail、Line、手機等等電子媒體,可以即時傳達訊息。但是,為人子女在父母年老時,仍要隨侍在側,如無法天天在父母身旁,要隨時與父母保持聯絡,避免父母需要子女協助時,無法連絡或讓父母擔憂子女的安危。

同樣,當父母的,不管是公事或私事出門,出門前應詳細告訴孩子要去何處,何時歸來,讓子女不要擔心;尤其是小孩很小時,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外出,避免孩子們獨自在家的不安。現在許多兒童與青少年之問題,就是出在父母經常不在,不能陪伴孩子或在身旁及時糾正孩子們的不良行為。

很多問題兒童或青少年的問題,實在是出於家庭;所以,為人父母也應該有:「孩子還小時或小兒女們在,不遠遊,遊必有方。」的觀念。

很多夫婦反目成仇,起因於一開始相互不了解行蹤,有很多是兩人在不同地方或國家討生活,疏於連絡。如妻在美,先生成為空中飛人;或先生在中國大陸發展,太太在台灣辛苦的帶著幼小或就學中之兒女,鞭長莫及,漸漸夫婦不相信任或漸生嫌隙。雖然有方便的連絡媒體,但兩人仍如隔一層。

因此,只要有夫婦在或家人在,都應信守「有家人、親人在或先生、太太在,不遠遊,遊必有方。」避免家人倚閭而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