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裡的閩南語】 目即目珠、眼睛

文/陳俊明 |2016.06.29
1432觀看次
字級

文/陳俊明

中國文字的發展有關臉、耳、目、齒、足、肌等身體組織,可謂最古早成熟的基本詞。本文就專講單音詞「目」與複音詞「目珠」。出現早晚難以判定,在十三經裡「目」即出現了一百二十四次,皆為單音詞作眼睛義。

其中最有名的例子是,《詩經.衛風.碩人》︰「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以上這七句四字詩,可以說是對女性的各方面之美所作的名句,簡直無懈可擊,千古傳誦。

至東漢,首度出現了複音詞「目珠」。楊雄撰《太玄經》︰「迎︰次四,裳有衣襦,男子目珠,婦人啑鉤,貞。測曰︰裳有衣襦。陰感陽也。」這是講陰陽交替與萬物相關之理。迎字測的是︰下裳即有上衣或短衣配。謂陰感應到陽,以男子的眼睛為明亮,婦人的啑鉤是暗藏,故卦象為正。

佛經裡使用「目珠」,較《太玄經》大約慢了五百五十年之久。直到南北朝陳真諦譯《金七十論》:「吉祥有五,一灰囊、二天目珠、三三縷纓身、四諸咒術章句、五以一長草安頂髻上謂吉祥草。此五並是學道之具,能去不淨,故曰吉祥。」此處所講的是︰婆羅門還依擁有出家行道具與以上五吉祥物為修行解脫法。這五吉祥物分別為︰灰作為洗滌汙穢用,天目珠猶如今日西藏之天珠,穿著刺繡有三縷圖案之衣裳,記載著咒術咒語之文物,頭頂的髻插上長吉祥草。

唐湛然述《止觀輔行傳弘決》:「玉篇云︰瞳者目珠子也。即黑睛中小珠子也。」以當時的辭書《玉篇》︰以「目珠子」來解釋「瞳」義。可見「瞳」在當時仍不普遍使用,而「目珠子」則是當時的普通話,比「眼睛」更流行。

元曇噩述《新修科分六學僧傳》:「我南天王也,以師勤脩故,以目珠還之。遠近聞者莫不駭異。」

描述的是︰唐朝定蘭比丘拔耳剜目以餵鷹鷙,勤苦修行。後逢醫師送一珠置其目眶內,竟恢復視力。醫師於夢中見南天王兌以眼珠送還定蘭比丘。這裡以「目珠」作眼珠用。

以上佛經裡頭「目珠子」或「目珠」即作眼睛或眼珠使用,「子」應為詞尾助詞。如今的閩南語裡頭並沒有「眼睛、眼珠」之詞,講人的眼睛就得說「目珠」,國際音標作(ba̍ktsiu);瞳孔便說是「目珠仁」(ba̍ktsiujîn);眼皮就是「目珠皮」(ba̍ktsiuphuê)或(ba̍ktsiuphê);至於眼鏡還得講成「目鏡」(ba̍kgiàn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