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鉋半世紀 阿農師福鉋創紀錄

曹麗蕙 |2016.06.23
3448觀看次
字級
由木頭鉋下來鉋花製作成的木玫瑰。 圖/徐兆玄
「阿農師」製作長達二點五公尺的「桶司鉋」,已申請金氏世界紀錄。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小學只讀一年的國寶級製鉋藝師「阿農師」詹益農,是國內僅存唯一政府正式登錄的製鉋工藝傳統藝術保存者,也是台北科技大學第一位駐校工藝家。北科大即日起到七月一日舉辦「福鉋台灣」特展,六十二件鉋刀都由阿農師製作,其中二點五公尺的「桶司鉋」是一般鉋刀體積的十倍大,已申請金氏世界紀錄。

桶司鉋是製作箍桶時的重要工具,阿農師說早期他製作非常多的桶司鉋,它是台灣鉋刀中體積最大、造形最特殊的鉋刀王,現在是收藏級玩家的最愛。

阿農師小時候必須去田裡撿地瓜、拾稻穗回家煮來吃,也要撿木頭回家當柴燒。十六歲跟木工師傅學做鉋刀,很有天賦的他,十八歲就出師。半個世紀以來製作無數支鉋刀,即便市場上手工鉋刀產業已然沒落,被電動機器所取代,七十三歲的他不願功夫深埋,於二○一四年走進學校傳承技藝,成為北科大首位駐校工藝家。

他說,以前製鉋刀很「艱苦」,手常常流血、起水泡,「婚後,太太牽起我的手說,怎麼都是繭!」說到技藝的傳承,他表示時代不同了,以前做徒弟時,都要懇求師父傾囊相授,現在則不能對徒弟說重話,不然學生就會放棄。他說,現在孩子比較好命,學製鉋也日益方便,如打孔等技術都已由機器代勞。

取「福報」諧音

做為木藝復興起點

「福鉋台灣」策展人、北科大木藝中心主任陳殿禮表示,挑戰金氏紀錄的桶司鉋,光是取得台灣在地材料青剛櫟就不容易,北科大另請匠師以目前少見的貼鋼手法打造刀片,還在前端雕刻龍頭,賦予獨特的藝術價值。

他說,鉋刀在過去是工具,現在則是工藝,這回特展是台灣傳統鉋刀進入學術研究領域的首次策展,名稱取「福報」的諧音,將鉋刀轉化為文創商品「福鉋」,希望這次展覽能成為台灣木藝復興運動的起點。

昨天民進黨祕書長洪耀福也出席記者會,他表示北科大是技職的龍頭,總統府也預計和北科大合作,希望由校方設計、工藝所製造,把台灣的木材、匠師、品牌家具帶入總統府。

「福鉋台灣」特展可讓大家窺見各式鉋刀的製作過程、用途,以及背後的台灣百工圖。

鉋刀小百科

鉋刀是過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除了製作家具,包括頭上戴的帽子、腳上穿的木屐、廚房用的鉋具,從頭到腳都離不開鉋刀。

台灣傳統鉋刀體系龐大,例如做一個桶子需要桶司鉋、桶外鉋、桶內鉋和桶底鉋4種鉋刀;製木屐需木屐鉋、編織草帽需柴司草鉋,製作鉋刀的製鉋師很重要。

電動機具興起使得傳統鉋刀逐漸被取代。鉋刀過去是工具,現在則是工藝。在台灣木藝未來發展中,鉋刀可成為獨特的在地品牌,北科大這兩年蒐集相關資料,除了為製鉋手藝留下影像紀錄,並將鉋刀轉化為文創商品,替工藝加值。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