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先鋒46 把玻璃金字塔變不見的行動藝術家JR

楊慧莉 |2016.06.11
1971觀看次
字級

文/楊慧莉

世界知名博物館「羅浮宮」前的「玻璃金字塔」向來是到訪遊客必拍景點之一,但上個月它卻憑空消失了。原來,化名「JR」的法國行動藝術家運用巧妙的障眼法,把它暫時變不見了。他是怎麼辦到的?背後的目的又是什麼?在此之前,JR 已因許多創舉而備受矚目。一起來認識這位獨樹一格的藝術家,並了解其創作動機……

生│命│軌│跡

從街頭塗鴉到改變世界

JR(1983-)成長於巴黎環城大道邊擁有廣大中下階層的移民區。由於父親為突尼西亞人,JR有一半的阿拉伯血統。青少年時期,他開始跟著朋友四處探險,在所到之處留下自己的塗鴉印記。他們把城市當畫布,特別鎖定一些如屋頂和地鐵等危險地方,以塗鴉的方式宣示:「我們曾在此。」

一台相機掀契機

後來,JR在巴黎地鐵撿到一台簡便相機,便開始用這台相機記錄他們的塗鴉經歷。十七歲時,他把這些照片影印出來,用顏色把照片裱框起來,張貼在戶外牆上,讓城市變成他的街頭畫廊。

後來,JR遊歷歐洲,遇到其他善用外牆表達藝術理念的人。接著,他開始認真思索都市公共介面的使用。然後,在觀察沿路所遇之人、聆聽他們的故事後,JR把他們的肖像張貼在巴黎的街道、地下室和屋頂。

二○○五年十一月,巴黎市中心發生種族暴動,起因於兩名移民自北非的男孩為了躲避警方的盤查不慎被觸電而死。當大家在電視上看著憤怒的青少年打家劫舍、向警方和消防員丟擲汽油彈,變成無惡不作的壞蛋時,JR卻想到先前貼在街頭的創作有這些人的身影,他們雖非天使,但也絕非惡魔,只是一時為環境所逼,鋌而走險。

從巴黎走向世界

JR決定帶著當時僅有的二十八毫米鏡頭相機回到事發現場,靠近那些憤怒的青年,在取得他們的信任後拍下他們的樣貌。這些人不約而同地做出各種卡通式的恐怖表情 ,之後JR把它們列印成巨大海報,張貼在巴黎中產階級區的各個角落,還附上了被拍者的名字、年齡和居住地。這是他在巴黎所進行的第一個藝術計畫,取名「世代肖像」,此計畫持續了一段時日,如實地呈現巴黎城外安置區的年輕世代樣貌。

一年後,「世代肖像」獲准在巴黎市政府前展出,那些原本被媒體扭曲或損毀形象的人終於可以原本樣貌示人,甚至以自己的真實樣貌為榮,這讓JR見識到膠水和紙張的力量,開始認真思索是否可以用藝術改變世界。

二○○七年,JR聽聞以巴衝突,靈機一動,與朋友跑到中東,策動了一場名為「面對面」的畫展。他們想用這個畫展確認衝突的雙方是否真能分辨彼此的差異。他們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找到擁有相同職業的人,如律師、廚師等,請他們對自己的職業做出「承諾奉獻」的表情,然後拍下這些人的神情樣貌,貼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八個城市緊鄰的牆邊。

過程中,他們不僅沒遭到為難,還受到當地居民的鼎力相助,總共動用到六個朋友、兩張梯子、兩把刷子、一輛租車、一台相機及兩萬平方英尺的紙完成策展。他們把相同職業的雙方人種並列而展,結果看展人多半難以辨識之間的差異。

帶著故事去旅行

二○○八年,JR與朋友開啟了另一項國際計畫「女性英雄」(Women Are Heroes),特別彰顯女性尊嚴,以男性張貼女性照片的方式向婦女致敬。過程中,他們因而走進了巴西最殘忍的貧民窟「普羅威登斯」(Providencia),訪問了三個被殺害學生的女性親友,用鏡頭捕捉到該貧民窟旺盛的生命力。

之後,JR與朋友帶著藝術計畫全世界走透透,包括利比亞、肯亞等非洲國家以及印度。所到之處,他們就像突擊隊,把列印出的照片貼在牆上。遇到多雨的肯亞貧民窟「基貝拉」(Kibera),他們改用塑膠布遮頂,讓藝術發揮更大效用;到不准牆壁張貼的印度,他們只好把照片反過來貼,靠當地的多灰塵自動顯現背面的照片影像。

不管到哪兒,JR的藝術團隊都能讓當地社區熱情參與,答應把他們的玉照放在現場展出,於展後帶出他們的視野。後者行動是應當地居民「請帶著我的故事去旅行」的要求。於是,這些照片已跟著JR藝術團隊從紐約到柏林,從阿姆斯特丹到巴黎。

讓藝術翻轉世界

二○一一年,JR贏得TED公益平台十萬美元的年度創意獎金。用此豐厚獎金,他開啟了一項全球性的「翻轉計畫」,邀請全球群眾一起用照片分享所關心的人事物,參與世界對話,改變人類看待世界的角度。方式是將照片上傳到「翻轉計畫」網站(insideoutproject.net),JR的藝術團隊就會回寄照片的海報,藉由海報的公共張貼對世界展示上傳照片者的想法。

至今,已有成千上萬人參與這項計畫,表達他們對所處社群和世界的看法。JR相信藝術是有力量的,它或許不能直接改變世界、解救眾生,卻能集結眾力擴大視野,進而改變世界。

魔│法│行│動

金字塔消失的省思

上個月,JR與五名工作人員透過起重機,在二十一公尺高、有七百多塊玻璃的金字塔上,仔細貼覆羅浮宮的黑白影像,讓金字塔化身為羅浮宮建築的一部分,彷彿憑空消失一樣,更像是讓時空倒轉,回到二十七年前羅浮宮前尚未有玻璃金字塔時的光景。

備受爭議的建築

一九八九年建造完成的玻璃金字塔,是由華裔美籍建築師貝聿銘所設計。當初興建此建築的目的是為了改善館內參觀動線,成為羅浮宮的新入口。

然而,玻璃金字塔的設計卻曾在法國本土上引發民眾不滿。法國人不買單的原因是,金字塔象徵埃及古墳,不僅是文化入侵,還會帶來不祥;玻璃材質也與羅浮宮建築主體的古典風格不搭等。他們認為中美背景的貝聿銘根本不懂法國文化,甚至要求政府撤換建築師。

不過,當時負責羅浮宮擴建工程的官員卻獨排眾議,相信貝聿銘會給巴黎帶來新風貌,這些爭論也將在時間中被淡忘掉。而今,二十多個年頭過去了,法國人慢慢愛上這座現代建築,證實負責官員的確有遠見。

同存共榮是王道

上個月,JR把玻璃金字塔變「不見」,藉此想看看遊客的反應,猜想有人可能在驚訝之餘,入境隨俗,拍下「沒有金字塔」時的羅浮宮,彷彿回到從前;也有人會開始繞行建築物,找尋可拍攝到玻璃結構的角度。

不管何種反應,JR希望透過金字塔的「暫時消失」提醒人們這項歷史爭議,思索如果這項建築真的消失了會是何種光景。

或許,JR更想說的是,人們的本位主義向來排外,但時間終究會站在「接納」、「同存共榮」的這一邊。

藝│術│理│念

志在讓全球的群眾發聲

相較於讓如玻璃金字塔的建築物暫時消失不見,JR的更大本事其實是讓隱身於角落的人現形,特別是窮人、社會邊緣人、遭遺忘之人,且用一種獨特的視角讓這些人被看見。

舉例而言,他會把一張放大到數百公尺長的人像海報鋪在地上,讓路人每天踩踏其上卻視而不見,除非你爬上某個建築,從上往下看;在肯亞貧民窟「基貝拉」的屋頂鋪上塑膠布製的巨幅人像海報,一位婦女打趣說:「現在,上帝可以看見我了。」

啟動社區新動力

事實上,JR不僅讓這些人被看見,還在張貼海報期間,讓社區成員參與藝術行動。有些巴西孩子在見習一周後成了小小藝術家。不僅如此,JR的藝術工作團隊走後,到訪的社區仍持續保持藝術動力:巴西貧民窟「普羅威登斯」成立了管理中心,繼續完成藝術計畫;肯亞貧民窟「基貝拉」的居民希望藝術工作團隊再回去幫他們拉塑膠海報遮屋頂。

除了社區居民,JR也並非單打獨鬥。從事藝術活動十多年來,他始終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工作團隊與他一起打拚,不管是先前那群來自巴黎郊區的朋友抑或後來移居紐約後新加入的夥伴。除此之外,他不靠任何廠商或品牌贊助,完全自食其力,因為他絕不讓「廣告」這種主導當代人類生活的視覺文化將魔爪伸進他的藝術活動裡。

藝術工作的本質

不過,JR最終希望民眾可以靠自己的力量讓他所灑下的藝術種子發芽:「離開巴西後,就讓民眾自行發聲吧……不用我,他們也可以自己張貼照片,甚至無需歸功於我。」

JR了解人們有被看見的需求,因為這是他在一片充滿商業廣告的水泥叢林裡塗鴉留下印記時的發現。不過,一旦他開始拍下其他人的照片,特別是把這些照片放大張貼在公共區域時,他就了解到自己正在給他人話語權,而這種藝術所發揮的力量就更大了。

JR的藝術計畫裡甚至不僅止於自己所拍攝的照片,如他曾把一張象徵回教信仰的尖塔照片張貼在投票表決反對清真寺尖塔的瑞士。對他而言,重點不是誰的作品,而是作品貼出來後所代表的寓意。而為所張貼的主題和觀賞者留下不期而遇的藝術空間,才是他藝術工作的本質。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