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納精神病友 積極治療 走回人群

 |2016.05.30
995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患有思覺失調症的順子(化名)和阿惠(化名),都曾沒規律服藥、情緒控制不穩,多次進出醫院,加上社會歧視,導致工作難尋。在醫療團隊幫助之下,他們參加工作隊,學習捏陶和縫紉,作品順利售出更讓他們自信滿滿。二人至今已超過一年沒發病,生活和健康人無異,順子抱著陶作笑說「我從沒放棄自己」,樂觀態度令人動容。

衛福部每年撥約一億五千萬元經費提供地方政府辦理活動,讓民眾了解精神病友,為病友「去汙名」,可惜成效不彰。衛福部心口司長諶立中認為,辦活動不如輔導病友回歸職場,有收入就有尊嚴,不讓外界看輕。

諶立中說,早期精神病友常被誤會遭鬼神附身,家人不是求神問卜,就是把病友關起來,很少進到醫療系統。他三十年前跟著醫療團隊下鄉治療,親眼見到一名精神分裂症(現稱思覺失調症)老太太被關在小房間多年,家人隔著小窗子送飯,長期下來,老太太大腦功能退化,罹患早老性痴呆。

諶立中表示,要為精神病友去汙名化,最重要方式之一,就是訓練病友回歸工作職場,找回自信,不讓別人當做米蟲,才能逐漸和社會接軌、走回人群。

儘管衛福部社家署近年推動「居家社區」,類似社區俱樂部概念,補助民間團體去承租一般的社區住家,提供給慢性精神病友居住,再聘社工及教保員輪班照護、協助復健,有能力者早上可外出上班。

可惜全台「居家社區」據點只有九個,最多只能服務五十四人。未來擬與社家署合作推廣,讓病友在地深耕居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