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來茶去 安茶老龍團的前世今生

文/吳德亮 |2016.05.24
2922觀看次
字級
圖/吳德亮

文與圖/吳德亮

拜中國大陸經濟快速崛起之賜,近年普洱老茶在兩岸被炒得震天價響,以一九五二年雲南勐海茶廠出品的一餅三五七公克的「紅印」圓茶為例,一九九七年我在台北建國花市購得時,每餅不過三千台幣,近年卻已飆漲至六十萬人民幣(約台幣三百萬元)。連帶也使得其他陳期超過五十年以上的黑茶,如湖南安化的千兩茶、廣西梧州的六堡茶,以及安徽的老六安籃茶等,一個個都成了奇貨可居的「可以喝的古董」,也幾乎都被炒成了令人咋舌的天價。

提到六安,大多數人都會想到安徽省六安地區所產製,名列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的「六安瓜片」。其實以「六安」為名的茶品還包括「六安籃茶」,二者分別歸屬於綠茶與黑茶兩種截然不同的茶類。今天市面上炙手可熱的老六安籃茶,又稱「安茶」,也非產自六安,而是來自安徽祁門縣的蘆溪與溶口兩鄉。

六安籃茶是竹簍包覆的黑茶,先用殺青、揉捻、晒菁、烘乾、篩分與撼簸等工序,製成毛茶後加重焙火,再蒸壓放入小竹簍內,經過烘焙、夜露、熏蒸等繁複工序,裝簍後還得再烘一次;貯藏方式與暗陳的色澤都與普洱茶相當類似。如同「愈陳愈香」的普洱老茶,六安籃茶也以一九四○年代以前、私營茶號「孫義順」產製的最為搶手,稱為「六安龍團」,以竹簍包裝約五百公克後,上面再覆以竹葉,並以長牙籤封裝,至今陳期多已超過七十年以上。

不過,孫義順安茶明明在一九三七年抗戰以後就已停產,直至九○年代末期才又恢復產製,但目前市面上卻經常可見標榜四十年、五十年或六十年陳期的茶品,且來源說法與價格都十分紊亂。今年春天在安徽尋訪全球三大高香紅茶之首的祁門紅茶,從中國知名詩人企業家周墻口中,得知孫義順安茶的傳人就在祈門縣的蘆溪鄉,可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了,趕緊央求他開車帶我前往,一探六安籃茶的發源與重生之謎。

穿過叢叢茶園與油菜花包覆的蜿蜒小路,抵達蘆溪的孫義順茶廠,門額上清晰的橫扁「孫義順」讓我精神頓時為之一振。頂著「安茶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傳承人」的光環,近年為痛風所苦、仍為安茶傳承而努力不懈的汪震響,依然笑瞇瞇地前來迎接,簡單帶我參訪拍攝之後,他的外孫汪珂小心翼翼拆開竹籃上包覆的竹葉,撥開少許為我們沏上一壺去年的安茶,聽汪老娓娓訴說老龍團的前世今生:

汪老說安茶應起源於清朝雍正三年(一七二五),在安徽黟縣的一個山村寺院,由住持妙靜法師不經意製成的黑茶作為藥用,技藝傳到黟縣古築鄉的孫家村後,有孫啟明者來到祁門蘆溪,依孫姓為首、義氣為副,並求生意順遂而取名「孫義順」,正式開啟安茶的製作銷售。

不過汪老也補充說,安茶原本稱為「徽茶」或軟枝茶、笠仔茶、徽青等,由於當時大多銷往廣東,以粵語發音徽茶彆扭,才改為安茶,又因具有安五臟六腑的作用,因此又稱為「六安籃茶」,但與六安瓜片全然無關,且陳放五年以上才能稱「老六安」。

一九三七年以前的孫義順老龍團,也跟大多數的普洱陳茶一樣,於一九九七年前後從香港湧進當時「錢淹腳目」的台灣,閩南語稱為「笠仔」或「籃仔」。我也曾在某收藏家處親眼目睹拆封至品飲的過程,並完整拍照作為記錄,可說是所有陳年黑茶包括普洱茶中,所附的「茶票」與「玄機」最多的茶品了。包含面票、底票、內票、腰票,還有茶團內的藥票以及一枚如假包換的「秋葉」等五票,顯然早年為了防止仿冒,可說煞費苦心,卻仍不敵數十年來的猖獗仿製。而內票中「假冒本號招牌男盜女娼」的警告用語,在一切「向錢看」的今天,也絲毫不起作用了。

明朝聞龍曾在《茶箋》中指出「六安茶入藥最有功效」,而早年安茶大多流行於廣東,據說也是因為清朝時,有來自祁門的醫師在廣東佛山行醫,由於當地夏季悶熱易造成中暑或腸胃不適,醫師多以六安籃茶代藥,消暑解毒的功能更使得六安茶聲名大噪。求證於汪老,他也明確證實:早期第一年製成的安茶,往往要到第二年才經鄰近的景德鎮運送至廣東佛山,在當時醫藥普遍匱乏的年代,據說對抗廣東一帶流行的瘟疫特別具有療效,還因此被稱為「聖茶」。

不過汪老也明確表示,抗日戰爭爆發後,安茶於日軍占領鄱陽湖的一九三八年就中斷生產,直至一九九一年,他輾轉找到早期孫義順茶號的傳人汪壽康老人,並取得製作工藝原始資料,採穀雨前細嫩春茶,製成了中斷近六十年的第一批安茶,但焙火的完整技藝卻遲至次年才大功告成,並獲得香港方面的認可。一九九八年正式註冊「孫義順」商標啟用,但初期銷售並不順利,直至二○○三年SARS非典型肺炎肆虐兩岸三地,他所產製的新一代六安籃茶才在廣東等地再度被喚起記憶,重新掀起品飲安茶的風潮。

汪老表示,安茶與一般黑茶最大的不同,就在於獨特的「日晒夜露」工藝,即白天晒太陽晚上吸收露水,因「汲日月精華」而與眾不同。每年在穀雨前,以一芽二葉標準採收當地蘆溪畔的櫧葉種茶樹鮮葉,做到年底才得收料,六月梅雨前晒乾並挑選拼配。至於竹籃則需於立秋水氣下降後採竹、春節前編好;而包覆的竹葉則在重陽後採新鮮的粽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