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補西補不如運動補

陳玲芳 |2016.02.07
2020觀看次
字級
歐陽靖從路跑中重拾生命的力量,戰勝憂鬱症。 圖/記者邱麗玥攝影、希望基金會、大塊文化提供
紀政自從養成每天「快走」一小時的運動習慣後,不僅體態變得輕盈,還找回自信和健康。 圖/記者邱麗玥攝影、希望基金會、大塊文化提供
針對運動傷害,林瀛洲醫師提供七字真言:「傾聽身體的聲音。」 圖/記者邱麗玥攝影、希望基金會、大塊文化提供

文/記者陳玲芳專題報導

圖/記者邱麗玥攝影、希望基金會、大塊文化提供

名人 現身說法

紀政、歐陽靖 找回身心健康

「開始健走,是為了減肥。」希望基金會創辦人紀政表示,一九九七年底,在一次與白冰冰同台接受媒體採訪時,一個背後特寫的鏡頭,讓電視機前的她羞愧不已。當時,她的體重高達七十八公斤,自嘲「臃腫的羚羊」,於是下定決心運動減肥。

紀政不諱言說,她和許多婦女一樣,產後也有「尿失禁」的困擾,只要激烈運動就會漏尿。因為跑步會漏尿,她開始每天在跑步機上「快走」一小時。近二十年沒運動的她,「不動則已,一動驚人」 。

傑出運動選手出身的她,深知「持之以恆」才能達到「一雪前恥」的目標。因此,那段時間,不管再忙、再累,她都堅持要在跑步機上快走一小時,才讓自己上床睡覺。

「就這樣,每天一小時快步走,我一毛錢未花,六個月整整甩掉二十公斤肥油。」紀政從七十八到五十八,少掉的不只是二十公斤的贅肉,連長年困擾的尿失禁,也不藥而癒。

現在的她,氣色紅潤、天天神清氣爽,走在路上最常聽到的一句話是:「妳是紀政?好年輕喔!」「運動、運動、多走路、多爬樓梯!」紀政總是不厭其煩地,鼓勵每位跟她打招呼的朋友。

二○○二年,國民健康局邀請紀政擔任「健走代言人」後,希望基金會便以推廣健走為重心,至今已辦了超過五十場健走活動。近年來,紀政受邀超過百場的演講,也都以健走為主題。

二○○四年,紀政進一步賦予自己一個使命:要讓百萬國人,養成每天走路運動習慣;推動台灣以「萬步寶島」之名,享譽國際。從此,年年舉辦「元旦健走」活動。紀政強調,就像運動要持之以恆,才能產生效果,健走運動的推廣,也必須長期持續、鍥而不捨,才能開花結果。

二○一四年,新北市政府與民間企業攜手合辦公益路跑賽,活動大使為曾罹患重度憂鬱症,透過跑步走出人生陰霾的作家歐陽靖。她說,自小因為家庭環境與別人不同,所以讓她的童年面臨霸凌、排擠,而得到憂鬱症及厭食症,但因為當時的社會對於憂鬱症的陌生,直到七年前,她才知道自己並非「草莓族」,而是憂鬱症。

現已儼然是「女性路跑代言人」的歐陽靖,回憶國小、國中時期,功課原本很好,高一時功課突然一落千丈,對很多事變得不感興趣,一直擔憂像「世界末日」這種莫須有的事情,情緒很低落,常莫名地哭。甚至,還會做些如改變造型、在臉上穿孔、拿菸頭燙自己的手等行為,「別人都覺得我變得很叛逆,後來經醫師診斷,才知道是憂鬱症」。

歐陽靖說,在成長過程中的種種脫序行為,她很謝謝媽媽譚艾珍靜靜地陪伴,不多說、不責罵、不建議,每天晚上耐心聽她說話,「常常,一說就是說到天亮」。媽媽的支持,對當時的她來說最重要。她也提醒,每個人都可能陷入憂鬱情緒,如果養成運動習慣,可以有效避免憂鬱症的發生。

「連我都能跑了,妳一定也可以!」歐陽靖於二○一三年底出版的跑步書中(大塊文化),提及自己偶然間接觸到馬拉松,讓原本痛恨跑步的她,慢慢地從一點四公里的國父紀念館外圍練習,到超越三公里、五公里、十公里,最後可以完成四十二公里的「全馬」,歐陽靖說:「跑步可以為人心帶來無窮的力量,也幫助自己找回生命中曾消失的幽默感及快樂。」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強調,讓身體動起來是比較有效的紓壓方式,因此基金會大力推廣「運動紓壓」。她強調,不論健走或路跑,只要選擇一種自己喜歡、且能持之以恆的運動方式,就能讓人天天保持好心情。

醫師 現身說法

傾聽身體聲音 預防跑步傷害

有鑑於國內慢跑風氣漸盛,因為慢跑而造成的運動傷害患者也日益增多,曾於二○一四年冬季,赴日本參加「大阪馬拉松」的長庚醫院復健科醫師林瀛洲,特別以「跑者」與「醫師」的雙重身分,提出值得大眾參考的經驗談。

身高超過一百八十公分的林瀛洲,就讀高雄醫學大學時是「籃球校隊」,行醫後接觸最多的是「運動傷害」,自身最缺乏的卻是「運動時間」。直到三年多前,透過喜愛慢跑的朋友,開始接觸「馬拉松」運動,從此,便常在假日清晨,約朋友一起慢跑。

二○一六年的第一天,「元旦健走」在台北花博公園登場,依約前來受訪的林瀛洲醫師,一身輕便的跑者裝備,包括吸濕排汗T恤、輕薄防風外套、緊身七分褲、運動短褲、反光防潑水慢跑鞋,以及可以帶給他更多運動樂趣的「健身運動手環」。

隨數位科技進步,「穿戴式裝置」普及,跑者們可以用更多科學指標來監測並且設立目標,這些指標包括:GPS定位、當前速度、步數計算、總行走距離、消耗熱量、睡眠監測等。「這些指標,可以幫助使用者更加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和健身進度」,林瀛洲肯定穿戴式裝置,認為可成為人們「追求健康的利器」。

如何運動才能「只蒙其利,不受其害」?林瀛洲醫師提供七字真言:「傾聽身體的聲音。」他以門診常見病例提醒,久未運動者,一旦恢復運動,必須採取「漸進式」增加運動量,切莫以為自己的身體「跟三年前一樣厲害」!

林瀛洲說,運動後產生痠痛是必然的,由此更要懂得拿捏自身運動的「強度」。如初跑者,應先設定目標為「維持體能」,因此結合健走與路跑兩者的「走帶跑」,不失為理想的自我訓練方式。唯有慢慢增加、累積體能,才可往「半馬」或「全馬」的馬拉松目標邁進。

就讀高醫即熱愛運動、嚮往「隊醫」工作的他,選擇復健科為專科,希望幫選手解決運動造成的傷痛。二○○一年,他首度被延攬為北京世界大學運動會的中華代表團隊醫,之後的杜哈、廣州、仁川三屆亞運,以及北京奧運等更無役不與。身為運動員的他,深知一般醫院的治療,只是讓你「不會痛」就好,但對運動員來說,復健後的「運動力」,才最重要。

從二○○一年起,林瀛洲即擔任國際賽會中華代表團隊隊醫,扮演「金牌推手」。有鑑於國內許多運動選手深為運動傷害所苦,甚至因此縮短運動生涯,長庚體系特別於二○一四年規畫開展「長庚運動醫學整合照護計畫」,並由林瀛洲醫師擔任運動醫學總召集人。

林瀛洲表示,「長庚運動醫學整合照護計畫」將長期永續的持續下去,期盼能拋磚引玉,推動更多民間企業贊助國內體育風氣,進而在台灣民眾間推廣「運動醫學」的重要性,讓國人建立運動防護正確的知識與保養習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