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先鋒35 哈福德&路薏絲 助人轉念 邁向卓越

文╱楊慧莉  |2016.02.06
1920觀看次
字級

世人多對「成功」趨之若鶩,印度電影《三個傻瓜》卻提出更高明的看法:「追求卓越,成功隨至。」

兩位分屬不同領域的學者哈福德與路薏絲亦抱持相同看法。最重要的是,他們不約而同地發現,一般人避之唯恐不及的「險阻」和令人心碎的「功敗垂成」正是卓越路上偽裝的美好祝福。

經濟學人新主張
哈福德:化險阻為創造力

提姆.哈福德(Tim Harford),英國的經濟學人暨新聞記者,出版過四本關於經濟學的書,長期為英國《金融時報》寫專欄「檯面下的經濟學家」(The Undercover Economist),揭露日常經驗背後的經濟理念。他的新專欄「既然你問了」(Since you asked)以懷疑的態度看待每周新聞。

他的近作《調適:為何失敗為成功之母》(Adapt: Why Success Always Starts with Failure)以嶄新的角度面對生活中的棘手問題。該書巧妙地結合心理學、演化生物學、人類學、物理學和經濟學,以及一些引人入勝的實例證明其論點:如想解決當前如氣候變遷、貧窮、金融危機等棘手問題,調適性的考驗和錯誤都是必要的,而這些亦有助培養企業和生活中的創新能力和創造力。

破鋼琴成就好表演

近來, 哈福德在先前的想法上又提出更精闢的論點:麻煩事反而能激發創意。為了證明此論點,他首先舉一場四十年前的柯隆音樂會為例。

當時,有個十七歲叫維拉.布蘭迪(Vera Brandes)的德國女孩愉快地走進科隆歌劇院,因為稍早她邀請到的美國爵士樂鋼琴家凱斯.傑瑞(Keith Jarrett)幾小時後將在此地首次登台演出。屆時,將有一千四百名觀眾前來聆賞。

然而,當維拉把凱斯領到表演現場時,只見凱斯焦慮地看著舞台上的鋼琴、試了幾個音後,接著來回踱步並對製作人說了些什麼,之後製作人便告訴她:「如果妳不找台新鋼琴,凱斯今晚將拒演。」

原來,那台鋼琴太小,黑鍵跑出來,白鍵會走音,踏板也不管用了;換句話說,它無法發出可在歌劇院迴盪的聲量。接著,凱斯離開舞台,走到外頭的車裡,留下維拉緊急聯繫更換樂器事宜。結果,維拉只找到調音師。於是,她走到外頭,站在雨中,央求在車裡等待結果的凱斯別取消這場音樂會。凱斯看著被淋得濕答答的維拉,覺得很同情,最後答應演出。

不久,音樂會登場,神奇的事發生了。凱斯避免那些有問題的高音,專注在中音上,結果創造出悅耳的音效。另外,由於鋼琴音量太小,凱斯必須不時彈出震耳欲聾的迴旋低音;還要重敲鍵盤,好讓後排聽眾也聆賞得到。

結果,這場表演動靜皆宜,現場聽眾愛死了,後來的聽眾也能一飽耳福,因為柯隆音樂會的錄音在鋼琴專輯和爵士獨奏專輯銷售方面史上最好。

如果凱斯當初始終堅持「沒有好樂器就不開演」的原則,可能就不會有這場精湛的演出。哈福德以此說明,「麻煩事」儘管看似險阻,但如果我們懂得調適,克服它,反而能激發創造力。

不好讀反而讀得好

哈福德還進一步舉了認知心理學和搖滾樂壇上的例子做說明。

心理學家奧本海默(Daniel ppenheimer)有一回跟幾位高中老師合作,請他們置換講義上的英文字體,進行了一場分組進行的課業表現實驗。於是,一組學生拿到的講義,上頭有如「Helvetica」、「Times New Roman」等易於閱讀的字體,另一組則得閱讀像是「Haettenschweiler」、「Comic Sans」等讀起來較為艱澀的「醜字體」。期末考時,拿到醜字體講義的學生反而成績表現較好。原因是醜字體讓他們放慢念書的速度,迫使他們更用功,花更多心思讀懂所念的東西,於是就學到更多。

英國音樂人布萊恩.伊諾(Brian Eno)是過去四十年偉大搖滾樂的幕後推手。大衛.鮑伊的單曲《英雄》、U2合唱團的專輯《注意點兒!寶貝》與《約書亞樹》、酷玩樂團的專輯等都因他的協力而得以問世。 伊諾究竟有何能耐,能讓這些經典樂手及樂團的表現更上一層樓?

間接策略激發創意

原來, 伊諾與朋友發展出「間接策略」(Oblique Strategies)。當樂團們在錄音室的創作遇到瓶頸,伊諾就會拿出一盒卡片,隨便抽一張,請樂團照著卡片上的指示做,比方說讓團員們互換手上樂器。因此,知名流行樂手菲爾.柯林斯(Phil Collins)曾在伊諾早期的專輯中擔任鼓手,當時柯林斯沮喪極了,還為此在錄音室亂丟啤酒罐。

搖滾吉他手卡洛斯.阿洛馬爾(Carlos Alomar)為了協力推出大衛.鮑伊的專輯《寄宿者》,向伊諾抱怨:「你這個實驗蠢極了。」但結果這個專輯很成功;最重要的是,三十五年後,阿洛馬爾現在也運用這個策略,還因明白「不喜歡的事不見得對人無益」的道理,敦促他的學生也使用。

經濟學人哈福德認為「伊諾當時所為,就是製造混亂,打破正常的創意程序」,而生活中這種不期而遇的混亂比比皆是,我們需要的是一種接受它的信念,相信就算面對一台糟糕的鋼琴也能聚精會神地把它彈奏出來。

藝術史教授觀點
路薏絲:正視垂成的力量

莎拉.路薏絲(Sarah Lewis),哈佛大學藝術史助理教授。在從事教職前,她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和倫敦泰德現代美術館擔任策展人,並在耶魯大學藝術學院當評論家。

路薏絲的近作《提升》(The Rise)對人類的創意活動做了有趣的檢視,她發現不管是什麼創新之舉或藝術創作,都非一蹴可幾,而是一次次失敗的嘗試後的轉化和修正。在書中,她傳達了一個信念:達到精通更勝克盡成功。此信念來自於她的策展經歷。

成功vs.精通

路薏絲在現代藝術博物館工作期間,曾幫美國畫家墨瑞(Elizabeth Murray)辦回顧展,結果她從這位畫家身上獲益良多。

路薏絲當時詢問墨瑞對自己早期作品的看法,後者告訴她有幾幅並未畫出個人風格,其中有一幅還被畫家丟進垃圾桶,不過有鄰居因看到這幅畫的價值而把它撿回去。

就在那一刻,路薏絲對成功和創造力的看法改變了。她了解到成功只是一時,值得慶賀的是創造力和掌控力。不過,有一件事卻讓她困惑,人們如何從追求成功轉而專注於達到精通。

後來,在一次機緣下,她參觀了一支大學女子射箭代表隊的訓練。看著女孩們為了命中靶心連續三小時不斷調整姿勢,路薏絲領會了何謂堅持不懈及默默追求卓越的意義。

當下,她明白「成功是命中靶心,精通則是懂得要不斷練習,否則就算百發百中也毫無意義;成功是人們在你身上貼下的標籤,精通並非鎖定某個目標,而是志在持續精進」,並發現「從成功邁向精通的關鍵就在於珍視垂成的價值」。

最愛的作品

除了在墨瑞早期被遺棄的畫作中看到垂成的價值,路薏絲還洞悉到「這世上多的是人們視為了不起的曠世巨作,創作者卻覺得是『未盡之作』,裡頭有難以克服的阻礙和瑕疵,換句話說,即所謂的『功敗垂成之作』」。

她舉幾位藝術創作者為例:法國印象派畫家塞尚常把他的「未盡之作」置之一旁,等待日後再拿出來完成,結果到他生命告終時落款的畫作只有十分之一;捷克文學家卡夫卡的作品讓人驚歎,但作者本人卻視之為「未盡之作」,甚至交代朋友將他所有的日記、手稿、信件和草稿在他死後付之一炬,所幸,他的朋友沒有這麼做,我們才得以見到《城堡》、《審判》等偉大作品;美國爵士樂手艾靈頓公爵甚至說:「我最喜歡的作品永遠是下一首,那首尚未創作出的作品」。

偽裝的祝福

除了藝術領域,路薏絲還舉了體育界的例子:美國運動員傑西.喬伊娜-柯西(Jackie Joyner-Kersee)於一九八四年奧運賽中僅以三分之一秒之差功敗垂成,痛失七項全能金牌,卻也給了她下次比賽所需要的驅力。四年後的奧運,痛失的金牌全都到手,且以七千二百九十一分締造了至今無人能及的新紀錄。

由此可見,「成功激發我們,但垂成則驅策我們精益求精。」路薏絲說。她相信「促使我們成長的不是已完成之事,而是更多有待完成之事……就算我們創造了烏托邦,但還是未盡完善,因為完善縱使是個目標,但大家都不希望它是個終點」。

向來,世人皆將成功之路上的「險阻」視為絆腳石,對於「功敗垂成」之事痛心疾首,但哈福德與路薏絲卻以嶄新的眼光看待它們,發現它們原來是卓越路上偽裝的祝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