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僧有話要說》(二說) 我對金錢取捨的態度

文/心保和尚(節錄) |2016.01.24
1745觀看次
字級
人們希望取得金錢、擁有金錢,用於生活所需,用於事業營利,用於存款或者投資,讓生活有依靠,自己也擁有自信。然而有般若智慧的人,是不會成為金錢的奴隸,他會善於管理,善於運用,善於給人,善於布施,做一位內心真正富有而具慈悲慧心的人。圖/人間社
人們希望取得金錢、擁有金錢,用於生活所需,用於事業營利,用於存款或者投資,讓生活有依靠,自己也擁有自信。然而有般若智慧的人,是不會成為金錢的奴隸,他會善於管理,善於運用,善於給人,善於布施,做一位內心真正富有而具慈悲慧心的人。圖/人間社
人們希望取得金錢、擁有金錢,用於生活所需,用於事業營利,用於存款或者投資,讓生活有依靠,自己也擁有自信。然而有般若智慧的人,是不會成為金錢的奴隸,他會善於管理,善於運用,善於給人,善於布施,做一位內心真正富有而具慈悲慧心的人。圖/人間社
人們希望取得金錢、擁有金錢,用於生活所需,用於事業營利,用於存款或者投資,讓生活有依靠,自己也擁有自信。然而有般若智慧的人,是不會成為金錢的奴隸,他會善於管理,善於運用,善於給人,善於布施,做一位內心真正富有而具慈悲慧心的人。圖/人間社

文/心保和尚(節錄)

人們希望取得金錢、擁有金錢,用於生活所需,用於事業營利,用於存款或者投資,讓生活有依靠,自己也擁有自信。然而有般若智慧的人,是不會成為金錢的奴隸,他會善於管理,善於運用,善於給人,善於布施,做一位內心真正富有而具慈悲慧心的人。

在《貧僧有話要說》第二說大師講「我對金錢取捨的態度」,文中盡是把我們如何以智慧處理金錢的方法,說得相當得體,讓我們不得不發自內心從中學習。以下是在閱讀第二說後,將大師的處理金錢智慧做一分享:

現在,站在我(大師)個人的想法上,看到東西來了、物品來了,就有一種不能接受的感覺,我不要那麼多,好比《維摩經》所說:「吾有法樂,不樂世俗之樂。」

貧僧有貧僧的人格,我不去動用不屬於我的東西。

在我(大師)的個性裡,我寧可以沒有,但我不能預支。這就是貧僧一生處理金錢的性格。

我(大師)人都是常住的,身外之物,怎能不歸常住所有呢?

我(大師)沒有和信徒化過緣,我也沒有跟信徒借貸過,這是我一生之所以成為「貧僧」的人格保證。

在我(大師)的想法裡,所有的信徒跟我的關係是佛法的因緣,既是法緣,私人就沒有金錢上的來往。所以一切的來往都以佛法做為標準。

我(大師)也寫一筆字作為公益之用,因為有人來捐款,甚至有人一個館、一個館的來收購,這些一筆字的捐助究竟多少錢,我不曾過問,全由公益信託基金會處理。

貧僧八十歲的時候,問徒眾我有多少錢?他們告訴我有兩千多萬。我很訝異,怎麼會有這麼多呢?一個人錢多,在別人是歡喜,在我卻是恐懼,所以我就決定把它通通捐出去做公益信託基金。人家說「無官一身輕」,我是無財一身輕。我一生的歡喜自在,就是這樣得來的。

當然,在佛光山住持這麼多年,也在世界上創造這麼多的事業,說我完全對金錢糊塗、對金錢沒概念,那也不見得。我對於取財之道,也有我「星式」的風格,在此也向各位報告:

第一、在我的思想裡主張,要「儲財於信徒」:

我經常跟出家的弟子說,我們要「儲財於信徒」。在我的想法是,我要讓信徒富有起來,佛教才能富有,信徒不能貧窮。

第二、興辦文教事業,要讓佛光山「窮」:

興辦大學、雲水書車、雲水醫院,送醫療、圖書到鄉村、山區,辦報紙、辦電視台等等文化、教育事業,辦這麼多事業是為什麼?其目的就是要讓佛光山「窮」。

一般的人都認為窮不好,但在我認為,窮,對佛光山的弟子會有幫助。因為窮,你要奮發向上,你要辛勤努力,你要精進不懈,你要力爭上游,你要發心光大常住。不窮,這許多力量怎麼會出來呢?

第三、珍惜信徒淨施的發心:

我不需要信徒拿許多大錢來捐獻,大功德主在佛光山不是沒有,只是說,我們之間也像君子之交。但對於那許多供養一百元、兩百元的信徒,他們的施捨,我非常的重視。

第四、布施要不自苦、不自惱:

我們佛光山的信徒也真可愛,他們經常為佛光山出錢,一下繳納會費,一下點光明燈、一下這個活動贊助,一下又那個活動捐款,整年總有許多對社會、對人生有益的事情可以參與。我也一直警告佛光山的徒眾,要把信施和個人私有的財務分開。

有的人對教育熱心,就不要他贊助文化事業;有的人對文化事業熱心,就不要讓他在教育上再支出;有的人在慈善事業上發心,就讓他專心做慈善事業;有的人歡喜法會共修,就讓他參與共修。因為分開,大家的負擔就不重,他的信仰就不會有壓力。重要的是,要讓信徒在不自苦、不自悔、不自惱的情況之下歡喜布施。

記得佛光山開山之初,有一些出家同道之人到山上來參觀,看到前面高屏溪的水一直向外流,就警告我說,這個佛光山地理不好,水都流出去了,保不住錢財。

但我聽了非常歡喜,因為水就是法財,佛法要長流,這是我們的目的,所謂「法水長流五大洲」,不就是我們的願望嗎?因此,我不需要儲財,佛法在五大洲流傳,佛教還會沒有財富嗎?人間還會沒有幸福安樂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