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林生活 佛學院之行門實踐 青年寺院生活體驗營

文/佛光山叢林學院 |2016.01.16
1391觀看次
字級
叢林生活 佛學院之行門實踐 青年寺院生活體驗營圖/佛光山叢林學院
佛館參訪。 圖/佛光山叢林學院
抄經體驗。 圖/佛光山叢林學院

文與圖/佛光山叢林學院

在與二○一五年道別的最後一天,青年都往哪兒去倒數跨年呢?

當天下午,一百多位來自不同國家的青年朋友陸續從各地往高雄佛光山前進。他們來自台灣、大陸、越南、韓國及西班牙等國家,當中也有許多是來自台灣大學、成功大學、台灣師範大學、大陸復旦、英國牛津大學及倫敦政經學院等六十七所海內外大學,特別來參加佛光山第十四期青年寺院生活體驗營。

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重視青年,了解青年需要佛教,佛教需要青年,因此規畫了不少青年的活動。佛光山從一九六九年舉辦大專佛學夏令營開始,到今天的青年寺院生活體驗營,仍然秉持大師辦教育的理念,薪火相傳。由佛光山叢林學院主辦的青年寺院生活體驗營,提供十八至三十五歲的未婚青年體驗寺院生活,透過探索佛法智慧,學習安頓身心。活動內容包含:佛學課程、晨鐘暮鼓、抄經、出坡作務、巡山禮聖、參觀佛陀紀念館等。

本周的專題,讓我們來看看學員及工作人員分享這四天三夜的心得與收穫。

體驗營學員心得

周興洲/彰化大學

經過這幾天的生活,體驗到:佛是高深的,但絕不是遙遠的;佛像不是冰冷的,佛是觸手可及的,用心體會就能感受到溫度。佛法也並非完全是嚴肅的,而是充滿歡喜的。

楊俊強/南京交通職業技術

學院大陸交換生

「第一次踏進佛光山,被法師、義工的微笑所感染,讓我不禁要合掌問訊。」法師常告訴我們結緣的重要,體驗營的生活讓我真正了解「因緣」。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過堂」,飯前唱誦〈供養咒〉很有神聖感,在飯菜都要惜福用完中體會到「珍惜」。

李明蔚/

台大社工系大陸交換生

以前對佛法的理解是從書本、經藏,這次從日常生活、行住坐臥中體驗佛法;從前覺得佛教高高在上、法師嚴苛讓人疏遠,但現在了解佛光山生活化、平易近人的一面。這幾天的收穫與預期不同,很有意義,希望有機會帶家人來佛光山參加跨年活動。

李曉希/

建國科技大學大陸交換生

來自基督教家庭的我,沒有想過要去了解佛教。青年寺院體驗生活體驗營讓我切身感受到佛光山是個重視文化、教育的地方。有幸見到星雲大師,內心的感動不可言喻,看到大師雖年邁卻依舊熱情,行動不便卻依舊堅持,尤其大師說:「信佛不分宗教,即使你是基督教也可以來信佛教。」我認為星雲大師是真正實踐平等、包容的出家人。

范馨亞/

國立陽明大學畢業生

對於慧昭法師分享「世界少了一個我,明天的太陽依舊會升起。」這句話印象深刻,自我反省在工作時太執著,忘了人我相處的和諧,自覺「我」太大了,希望學習院長妙凡法師說的,凡事要能「收放自如」。

跨年的煙火加上鐘聲,感到既燦爛又平實、既歡喜也沉靜。元旦早晨竟是聽著板聲起床,格外珍惜,感動於共修帶來的力量。

趙冬青/

首都師範大學大陸交換生

原本以為出家人都是高高在上,從體驗營中感受到法師平易近人,心中特別溫暖。參加體驗營,竟然治好了失眠,聽著鐘聲,像是喚醒心底的自己,一夜好眠。過堂時,回想著法師說這些食物從播種以來的種種因緣,體會它背後的付出與難得,從挑三撿四轉變為感恩珍惜;穿過寶橋時,映現佛光山開山故事影片中開山的辛苦艱難,因此不只「走過」,而是走進佛光山的精神。

「挑別人的錯誤,不如改變自己」是活動中最受用的話語,期望透過改變自己看人事物的心,活得更自在快樂。

鄭鈺伊/

中國科技大學畢業生

喜歡佛光山的教育、文化,感謝大師重視年輕人的教育,給予青年許多學習與發展的機會。我更喜歡叢林學院寧靜的生活,尤其是坐在學院聽鐘鼓的那一夜,心特別寧靜。「相信自己的心。」心保和尚這句話最相應,因為相信自己的決定來山參與體驗營,原本以為會不適應早起規律的生活,卻也開始喜歡上叢林的靜謐。

工作人員

知尊/輔導法師

對於青年來說,這是他們的生活體驗,也是我的生命體驗,因為人生每一次的經歷都是唯一的一次,不會重來。感謝青年豐富了我的歷史。

什麼是人間佛教?透過這個活動可以感受到佛光山「四給」的精神。一個活動,背後有許多不同部門的工作人員默默耕耘,成就大眾,他們是一群幕後英雄。這就是開山大師傳承的服務精神。

知西/輔導法師

從活動中看到了大師慈悲度眾的願心,這個活動給了他們信仰的力量,期許青年能健全身心,成為社會的棟梁。也相信這有利於淨化人心,共創和諧社會。

知岸/總務

經驗是我們的老師,感謝之前的經驗,讓我們順利完成工作。更感謝大師有教無類,人間佛教普門大開接引各種不同根器的眾生,成就大家的學習。

陳姿靜/小隊輔

帶領學員時就像隨堂測驗,面對學員發問的問題,之前學過的佛法,此時就可以派上用場。坐在課堂上學習是解門,辦活動就是行門,這次對佛學院提倡的解行並重深感大大受用,發願要更用心學習。

崔伈妤/行政組

未學佛前,碰到別人指責時會發脾氣;學佛後,開始懂得觀察因緣,意見不合時多站在別人的立場,多一分同理心去體諒對方。看到學員臉上的微笑,印證了人間佛教就是要「給人歡喜」。

招生

佛光山叢林學院,歡迎報名就讀

洽詢電話07-6561921轉

3001~3002(男眾)

2050~2053(女眾)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