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家 理查德&企業主管雷珍娜 的成功與用人之道

文/楊慧莉 |2015.12.05
1745觀看次
字級

文/楊慧莉

每個人來到世上,縱然出身不同、天分迥異,都希望享有成功的果實,
但有些人不管怎麼努力,總是與成功失之交臂,或是在成功與失敗之間跌跌撞撞。
對於不明就裡的人而言,「成功」可遇不可求,
但對創業家理查德與企業主管雷珍娜而言,「成功」有跡可循,且人人平等,
只要把握成功之道,再也不怕出身低。

成功之道

理查德:謹守八原則 成功將永續

理查德.約翰(Richard St. John)是成功的創業家。他創辦的「聖約翰集團」(The St. John Group)是創新的行銷傳播公司,三十多年來在發展技術上始終領先群倫,贏得多個頂尖企業行銷獎,包括美國國際企業傳播人協會(IABC)年度企業傳播獎(Gold Quill Award)。

理查德向來做己所愛,因而成功致富。除了事業成功,他的個人生活也一樣精采:與結髮三十五年的妻子攀登非洲的吉力馬扎羅山(Kilimanjaro)與南美洲的阿空加瓜山(Aconcagua);本身亦是柔道黑帶高手,並曾花一年時間騎單車環遊半個世界,參加過全球七大洲五十場二十六英里長的馬拉松賽跑。

成功者具八特質

作為一個內外皆成功的人士,理查德享受成功,也鑽研成功之道。他曾花十年時間親訪五百多位全球最成功的人,包括企業家比爾.蓋茲、著名專欄作家瑪莎.史都華、創業家理查.布蘭森、谷歌創辦者等。他分析這些成功人士說過的每句話,分類、組織和聯結每個評論,因而創造了全球最大和最有組織的「成功」資料庫,從中發現了適用於任何領域的致勝關鍵因素,並據以出版了暢銷書《成功者的八項共通特質》(The 8 Traits Successful People Have in Common),從此「成功達人」的封號不脛而走。

事實上,理查德不僅出書,還到處演講,宣揚他的成功智慧。而他從成功者身上發現的八項共通特質簡而言之就是:熱情至上、努力工作、不斷精進、專注其中、衝破險阻、服務他人、創意發想和堅持到底。

成功後的症候群

不過,理查德還發現,儘管兼具了八項特質讓人嘗到成功的滋味,卻非從此高枕無憂,稍為志得意滿,還是會再度嘗到失敗的苦果。他以過來人之姿,分享了自己曾徘徊於成功與失敗的經驗:

為了成功,我「努力工作」,「衝破險阻」。然而,一旦嘗到甜頭,我就停擺了,心想:「我辦到了,可以稍事喘息了。」

為了成功,我總是「不斷精進」,但我後來又停擺了,因為我想:「已經夠好了,無須再精進了。」

為了成功,我總是能「創意發想」,想出各種好點子。嘗到甜頭後,我以為點子就會自己找上門,結果是我再也想不出任何好點子了。

為了成功,我總是「專注」在客戶和計畫上面,忘了賺錢這檔事。接著,我開始財源滾滾,財迷心竅,突然把焦點從客戶轉移到股票和不動產經紀人的身上。

為了成功,我總是做己所愛,「熱情至上」。但我後來去做些自己並不愛的事情,像是管理之類。結果,我成了最不稱職的經理人,但我覺得自己還是得做,因為我是公司總裁。

不久,我頭上一片烏雲;外表光鮮亮麗,裡頭卻千瘡百孔。但我是堂堂大丈夫,知道如何搞定一切。於是,我去買了一輛跑車,上班更快到公司了,但還是一樣沮喪。

後來,我去找醫師求救,跟他說:「現在我想買什麼都買得起了,可是我不快樂。以前聽人說,錢買不到快樂,沒想到真的發生在我身上了。」醫師聽了後表示:「的確,不過錢可以讓你買到治憂鬱的百憂解(Prozac)。」服下百憂解後,烏雲消散了些,我整個人變得飄飄然,工作停擺,客戶打來,也無心聞問。

後來,客戶不再打來。他們看得出來我已沒有「服務他人」的熱忱,於是搬走所有的錢,寧願把案子交給提供更好服務的人來做。

不久,公司業績一路下滑,只好讓員工走人,最後只剩下我和合夥人。這下可好,少了員工,再也不用扛起惱人的管理之職。

成功的臨門一腳

之後,理查德返回初衷:做己所愛。這次他更努力了,並做了一切可讓他重返成功之路的事情。在腳踏實地下,他花了七年時間東山再起,而且事業規模更甚以往,因為這次他做到「堅持到底」。

謹守八原則,重新踏上成功之路的理查德,頭上不再有烏雲,也不再需要百憂解。最重要的是,他從這次經驗中學到了「成功不是一個結果,而是一個持續的過程」。

對理查德而言,成功者的八項共通特質就是成功路上必須遵守的原則。他的成功結論是:「如果我們想擺脫『成功後又失敗的症候群』,就必須謹守這八原則,因為這不僅是致勝關鍵,也是讓我們立於不敗之地的祕訣。」

用人之道

雷珍娜:歷經滄桑 更勝平步青雲

雷珍娜.哈特莉(Regina Hartley)是國際快遞公司UPS資訊服務處的人力資源主管。在她任職於UPS的二十五年職場生涯裡,工作內容主要為發展天賦、系列規畫、學習與發展、員工關係和溝通,這也讓她閱人無數,在用人方面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值得企業面試官和應徵者聆聽。

用人從履歷看起

不消說,所有的面試官在應徵新進人員前一定會先看履歷表。多年來在人力資源部門的經驗,哈特莉常看到兩款截然不同的履歷。一款履歷上的應徵者是常春藤名校畢業,推薦者大有來頭,所列出的經歷都極為正面;另一款履歷上的應徵者是普通大學畢業,做過各式各樣的工作,像是收銀員、服務生等。

儘管履歷反映出大異其趣的人生閱歷,但兩種人的基本條件都符合工作需求。

哈特莉與同僚以非常官方的字眼形容這兩類工作候選人。他們稱第一款為「平步青雲者」,這種人有著各項優勢,是人生勝利組;第二款為「歷經滄桑者」,這種人要達到與第一種人相同的工作條件,得突破各種困境。

一般面試官可能會偏好「平步青雲者」,略過「歷經滄桑者」,但哈特莉卻覺得每個履歷表都在訴說一個故事,「歷經滄桑者」在履歷表上列出的工作五花八門,反映此人可能欠缺專注力,做事沒定性,但也可能象徵他正在克服各種險阻。因此,她總會給「歷經滄桑者」一個面試的機會。

逆境亦大有可為

反觀「平步青雲者」,哈特莉覺得這類人往往少了面對困境的能耐,有些人甚至不願為了更了解工作流程而暫做苦力。對此,哈特莉提出一個反面觀點:要是有人本來是在失敗組,後來卻扭轉劣勢,終於成功了呢?

事實上,哈特莉自己就曾經是個「歷經滄桑者」。她成長於紐約布魯克林區。由於父親罹患偏狂型精神分裂症,她與手足由母親獨力撫養長大。兒時,家境困苦,沒有自己的房子、車子,連電話也沒有。這讓她尤其專注於企業成功與「歷經滄桑者」的關係,因為她是過來人。後來她遇到很多成功企業人,看過位高權重領袖級人物的側面資料,留意到一些共通性。

哈特莉發現他們當中有許多人都曾身處逆境,從貧窮、遭遺棄、童年歷經親人過世到學習障礙、酗酒和暴力。這種創傷可能導致沮喪,但也有研究數據顯示:即使是最糟糕的情況也能助人成長,促成蛻變,科學家們稱這種現象為「創傷後成長」(Post Traumatic Growth)。

滄桑能淬鍊心志

「有個人被領養,大學沒念完,常換工作,旅居印度一年,而且還有失讀症。」哈特莉曾於演說時舉某人的履歷表為例,詢問台下聽眾是否願意雇用這樣的人。答案揭曉後,讓人詫異,原來此人正是全球赫赫有名的蘋果電腦前執行長賈伯斯。

有趣的是,賈伯斯的失讀症並非特例。有個對全球最成功的企業家所做的研究顯示:有失讀症的企業家比例極高。更不可思議的是,這些經歷過所謂「創傷後成長」之人都將他們的學習障礙視為「得天獨厚」的優勢,因為這讓他們成為更好的聆聽者,更留意細節。他們知道自己的成就來自逆境,如果少了這些看似糟糕的經驗,便無以發展出成功的肌力。

根據哈特莉的觀察,「歷經滄桑者」相信這世上唯一可以控制的人就是自己;當事情變得不太順遂時,「歷經滄桑者」會思索如何突破困境,以創造更好的結果,他們不太容易放棄自己,反而會想:「如果我都從貧窮等不堪的身世處境存活下來了,企業挑戰又算些什麼?」

成功的祕密武器

此外,哈特莉還揭示一項有價值的發現。所有在做法上致力於發展多元和包容性的公司都傾向雇用「歷經滄桑者」,而這些公司的表現卻也因此比其他同業更勝一籌。

因此,哈特莉建議企業面試官別低估「歷經滄桑者」的潛力,這些人可能沒有亮眼的履歷,卻有兩項祕密武器:熱情和意志。

看來,不管是創業者或受雇者,一個人只要有生命熱情,以及擁有戰勝一切險阻的意志,就能邁向成功之路。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