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林菩提路 張弘教授:佛教是智慧型宗教

陳瑋全 |2015.12.02
1937觀看次
字級
張弘(普慧)教授 四川大學中國俗文化研究所教授、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俗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大攻關招標課題「中國佛教文學通史」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課題「漢譯佛典文學研究」的首席專家。 圖╱記者陳瑋全

文與圖╱記者陳瑋全專題報導

四川大學中國俗文化研究所教授張弘,筆名普慧,主要研究中國文學與佛教文化、宗教學。張弘對宗教信仰的態度,維持學者一貫的冷靜和思考,雖然不是從信仰角度切入佛教研究,但是佛陀的教法依舊對他的人生有重大影響,讓他獲益良多。

家鄉二泉 信心力量

張弘出生於陝北黃河邊上的一個小縣吳堡,縣城叫宋家川,兩歲時隨著父母親到榆林。在一九五、六○年代,榆林城居民受惠於汩汩不息的「普惠泉」水,榆林人驕傲地稱之為「桃花水」。張弘在榆林城內住了十二個年頭,普惠泉水滋養了他的身體,也沐浴了他的心靈,讓他對榆林有了一份童年和少年的鄉愁。

在張弘初中一年級快結束的時候,他的父親被調往神木縣工作。神木縣城坐落於陝北神木川旁,東、西兩面為高山,東山佛教香火旺盛,西山道教青煙繚繞,神木人處在佛、道二教的氛圍中,不自覺地深受其影響。尤其是佛教文化保留在神木人的語言和文化中。神木縣東山半山腰上的石窟中有一「慧泉」,張弘每次爬山經過慧泉時,總是暢快淋漓的飲用,登到山巔,俯瞰神木川時,都會有一種「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成功之感。「慧泉」水不僅給了他力量,也給了他走向成功的信心。

求學艱辛 感謝家鄉恩澤

張弘在榆林和神木兩個縣生活了二十四年。一九八七年前往省城攻讀碩士學位,離開養育他的黃土地,隨後,便是漫長的求學之路。求學之地遍布東西南北,前後在近十所大學求過學。他說當年拚命奮鬥爬滾出那黃土溝壑,就是討厭那裡的貧窮、落後、愚昧、兒氣。他慶幸自己考出了榆林,彷彿是一個法國外省來的青年,揣著自己的滿腹才華,嚮往著大都市的文明生活。

然而,當他真正走入大都市的時候,卻有了一種莫名的惆悵,就在一次寫好文章準備投稿的時候,不經意間聯想起了榆林的「普惠泉」和神木的「慧泉」。於是,他未加深思地將兩泉之名的第一字組合起來,以普慧作為署名。在那個年代發表論文極為困難的情形下,投出文章不久,被一份學界頗有影響的刊物登載出來,而且很快又被複印轉載。從此,「普慧」就成為張弘發表文章的筆名,既蘊涵故鄉的思念,也體現他對研究佛教的獨鐘。

張弘還記得在上小學之前,有次跟著父親陪同上級視察防務,到榆林城北的紅石峽看石窟,石窟中栩栩如生、維妙維肖的佛像吸引他的目光,不管是慈眉善目、雍容肅顏的佛陀,還是金剛怒目、叱喝世間的天王,都讓他感到說不出的稀奇。

冷靜思考 思惟慣性

文革時期佛教遭到慘重打擊,在改革開放以後,大陸社會對宗教神學形成的偏見得到了改觀,但長期以來對宗教信仰的冷靜和思考,早已成了他的思惟慣性。

張弘說,儘管研究佛教文化近三十年,讀了大量的佛教三藏,發表了數十篇研究佛教文化的論文,也都是站在學術立場上看待的。雖然不是從信仰角度切入佛教研究,但是佛陀的教法依舊對他的人生影響非常大。佛教的平等觀、慈悲觀,以及對個人行為乃至食衣住行的細微念頭,都有提醒作用,特別是生死觀,更是讓他受用與獲益良多。

他認為佛教是智慧型的宗教,並非來自中東、西亞的信仰型宗教(如伊斯蘭教、基督教),佛教藉由提醒眾生了悟自性、增長智慧,以及不執著等精神昇華來提升信眾,雖然民間信仰的佛教也講神通,只要以八正道、般若波羅蜜多和六度的基本精神,以智慧來看待,把握住主要精神,就不會走偏。 (上)

張弘(普慧)教授

四川大學中國俗文化研究所教授、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俗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大攻關招標課題「中國佛教文學通史」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課題「漢譯佛典文學研究」的首席專家。

一九五九年生於陝北黃河岸邊,長於塞上古城榆林、神木。文藝學碩士、中國古代文學博士和中國古典文獻學和中國宗教思想史的博士後證書。

主要研究漢語佛教文學、中國文學批評史、漢唐宗教思想史、中外文化交流史等。曾受邀美、日、韓、台、港等知名大學講學、座談、訪問、參會,是中國大陸在國際漢學界活躍的學者之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