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軼事】 辜鴻銘創新算學

文/蒲雲空 |2015.11.30
1165觀看次
字級

文/蒲雲空

北大教授辜鴻銘(一八五六~一九二八)早年遊學西洋,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臘、馬來亞等九種語言,獲文學、哲學等十三個博士學位。歸國後,他又埋頭研究中華文化,國學造詣極深;一九二八年四月三十日,北京報紙在登載其病逝的消息時稱「辜氏為學好推崇儒家,於西方哲學多所非議」(康屹軒《民國舊報》第二篇)。確實,這位曠世怪傑雖然政治態度比較保守,可是他對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之熱愛,卻是一致公認的。

十九世紀末,辜鴻銘在兩湖總督張之洞幕下任職,原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來華遊歷,抵達武昌時,恰好辜鴻銘翻譯的《論語》英文版付印,就贈送一本給伊藤。伊藤對辜鴻銘說:「久聞閣下精通西洋之學,難道還不知道,孔子的學說能夠施行於數千年之前,卻不能施行於當今的二十世紀麼?」辜鴻銘答道:「孔子教人的法則,就如同數學家的加減乘除,數千年前的法則是三三得九,到了今天二十世紀,其法則仍然是三三得九,並不會變成三三得八啊。」伊藤頓時張口結舌,無言對答。

辜鴻銘後來被清廷任命為外務部員外郎,因此他自稱「辜部郎」。張之洞去世後,辜鴻銘在《張文襄幕府紀聞》中記下了上面的故事後,卻又虛構了一個「余」與「辜部郎」的對話:當辜鴻銘講了這個故事時,大概還有點洋洋自得吧,「余」卻冷冷地對「辜部郎」說:「閣下至今尚不明白,二十世紀的數學已經改良了麼?此前固然是三三得九,今天就不是這樣了。比如說,我國向洋人借款,已經由三三得九變成了三三得七;等到我國還洋款時,又由三三得九變成了三三得十一。閣下竟然連這個法則都不知道,難怪人們要說你不識時務了!」《張文襄幕府紀聞》著成於一九一○年,該文標題為〈新算學〉,其對清末政治腐敗、喪權辱國之譏諷,可謂入木三分,令人拍案叫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