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閩南語】鼎是最古早的鍋子

文/陳俊明 |2015.11.27
2436觀看次
字級

「鼎」字說來真是「鼎鼎大名」,它常見的成語就有︰一言九鼎、人聲鼎沸、鼎足而立、鼎鼐調和、鼎新革故、鐘鳴鼎食、鍾鼎山林、五鼎萬鐘、九鼎一絲、拔山舉鼎、定鼎中原、鼎力相助等十餘個。

鼎的起源也極早,《周易》︰「鼎,象也,以木巽火,亨飪也。」雖然在說「鼎」之卦象,但解釋為集合木與風生火,燒鼎來烹飪。

另《周禮.天官冢宰.內饔》︰「辨體名肉物,辨百品味之物。王舉,則陳其鼎俎,以牲體實之,選百羞醬物珍物以俟饋。」指廚師任內饔一職須辨識牲體與臟腑,辨別各種不同的美味。王殺牲,就負責陳列鼎和俎,並負責將牲體盛在鼎中和俎上;選擇上百種美味醬類和珍稀菜餚,待以上呈於王。

以上二例皆為將「鼎」作烹飪食物,即為中國在還沒發明灶之前,附著三隻支架就可直接烹煮食物的鍋子;到了商周時代,銅鼎已儼然代表政權的象徵。

佛經裡最早提到「鼎」字並與烹飪飲食有關的,首推三國吳康僧會於西元二五一年翻譯《六度集經》:「澡甕盥槃四寶交錯,金銀食鼎中有百味。」指婆羅門維藍為佛之前身,擁有鑲嵌四寶的盥洗器具與溫熱於鼎中之各種美味食物,描述他十分富貴。

其次,晉法立與法矩約於西元二九八年合譯《大樓炭經》:「墮樓獵泥犁中者,泥犁旁取人,著鐵鼎中,大毒大痛噭喚。」這裡講的是樓獵地獄的阿旁(指牛頭馬面)會抓著罪人,丟到燒得滾燙的鐵鼎裡,讓罪人遭受到極毒極痛的刑罰,任其呼天搶地。

「鼎」既為最古早的鍋子,但何時才開始使用不須支架的鍋子?因為發明了「灶」。《春秋.左傳.成公十六年》:「塞井夷灶,陳於軍中,而疏行首。」雖為「灶」的最早記錄,但據考證應於殷商盤庚(約西元前一四○一年至一三七四年),定都朝歌之後,才開始使用「灶」。蓋殷商於盤庚之前便遷都了八次,為的是逐水草而居,「灶」既不堪搬動,「鼎」方便遷徙,乃為最實際的炊具。

然而,現今使用的「鍋」古代顯然並非炊具。東漢《方言》︰「車釭,齊燕海岱之間謂之鍋,或謂之錕。自關而西謂之釭,盛膏者乃謂之鍋。」說明鍋原為包覆車軸的鐵皮,或裝著車用潤滑油的器具。大約至初唐〈捨得詩〉︰「煉暴黃精幾許斤,爐灶石鍋頻煮沸;土甑久蒸氣味珍,誰來幽谷餐仙食。」黃精泛指黃芝、戊己芝、菟竹等益壽草藥,這裡才正式用「鍋子」來煮沸草藥。

「鼎」既為三千四百年前使用的鍋子,於歷史長河下「灶」的啟用後,眼前已被後起的「鍋子」之所取代。相對的,保留古語之閩南語裡頭同樣沒有使用「鍋子」,舉凡「鍋」都得說「鼎」。故鍋爐要稱為「火鼎」,其國際音標是(hóediá)或(hédiá);油鍋即喚作「油鼎」( iûdiá);於是鍋巴乃成為「鼎巴」(diá phí);斷炊便得是「吊鼎」(diàudi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